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考状元是什么样子_高考状元什么意思?

tamoadmin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1.河南女状元高考676分,从不上辅导班,曾立志上清华北大,后来怎样?2.高考“首位女状元”刘学红,语文仅差1分满分,现在过得怎么样?3.高考满分状元750是谁?4.中国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每年高考后,各省状元即被传得沸沸扬扬,无数家长羡慕至极,无数酒楼翘首以待,若状元升学宴能在他这里承办,就是极大的荣誉了。一时间,“状元”成为热门话题。 但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的话,你就知道,现

1.河南女状元高考676分,从不上辅导班,曾立志上清华北大,后来怎样?

2.高考“首位女状元”刘学红,语文仅差1分满分,现在过得怎么样?

3.高考满分状元750是谁?

4.中国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高考状元是什么样子_高考状元什么意思?

每年高考后,各省状元即被传得沸沸扬扬,无数家长羡慕至极,无数酒楼翘首以待,若状元升学宴能在他这里承办,就是极大的荣誉了。一时间,“状元”成为热门话题。

但如果你对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所了解的话,你就知道,现在所谓的“状元”,其实根本不是“状元”,也许只相当于古代的“秀才”,对于仕途来说,才只是一个敲门砖而已。至于现在的“状元”和过去的“状元”待遇相比,则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1.我们来科普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以便更好地继续“状元”话题。

古代科举制度从大的方面讲,分三级,但如果更详细些讲,可分五级

从考试级别图中,院试就相当于我们的高考,每年一次,省市级考试,考中的称“秀才”,第一名叫“案首,”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省市高考状元;没有经过院试考试,是没有资格参加后面的科举考试的。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证明,也是敲门砖。

考中童生和秀才的,童生可以各地首府学校免费学习,有学习津贴。秀才参加乡试,有路费和学习津贴。而且免除徭役,安心学习。秀才见长官可以称“学生”,对方一听就明白了,这是读书人,要给予尊重的;另外,秀才可以从事启蒙教育行业,也就是私塾老师,半工半读。

乡试,相当于各地最优秀的考生一起参加的全国选优比赛,三年一次,全国统一,对照现代的本科学历吧。考中的叫举人,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就是)。举人的待遇简直好得不要不要的:免税赋。而且有候补基层官员的资格。见面要称你为“举人老爷”,或者“某老爷”。由于你家的土地不交税,所以依附你家的佃农和土地会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富有。一般的大地主老爷,就是从这里来的(那些被皇帝赐给很多土地的豪族不在这个范围内)。范进中举的范进为什么中举后会高兴得发疯?因为他从此脱离了“劳动人民”的阶层,正式进入了“地主”阶层,不仅可以当地主富家翁,还有机会升级当官。范进中举后,送他钱粮土地房屋佣人的,都是当地的大地主们,表明大家已经接纳了他加入地主行列,而且老地主对新地主的接纳还有一层意思,老地主自己已经没有了上进之心,着力培养下一代,而新晋的地主,则会继续科举向上走,很可能会进入正式的官员行列。范进后来就做到了省级教育部长的级别。

会试,就是正式从举人里面选拔进入官场的人选,因为考试是在全国仅有的几个贡院里进行考试,所以考中者称“贡生”,只要考中贡生,就正式进入官场。没有取得“贡生”的资格怎么办呢?第一,你还是举人老爷啊,该得的待遇一点不少;第二,你可以继续参加考试啊,资格永远有效。这个级别相当于现在的研究生选拔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伯虎唐解元,就是在参加会试的过程中被诬告抄袭,被剥夺了一切功名待遇,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殿试,皇帝办公的地方才称“殿”,参加殿试,皇帝亲自看看这一届都有哪些人才,并且给这些人才进行分级。其实分级的事情,大臣们也能干好,但为了显示皇帝对人才的重视,要皇帝亲自选拔出最优秀的三个人来,这就是“状元”、“榜眼”、“探花”。前三名是一个级别,称一甲,叫赐进士及第;剩下的贡生们,会被分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这个级别,可以与现代的博士生相比了。至于那个“状元”,则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博士生全国联考第一名吧。

古代的 科技 制度,与现代的教育制度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首先,古代科举考试与现代考试相比,难度更大。古代学习靠自己和家庭,国家没有义务教育制度,所以,寒门出贵子的现象非常少,真正有资格有条件学习的,多是“豪门贵族”子弟,和那些富家子弟。所以,知识被垄断,进而政治也被垄断,轻易不会给“寒门世子”机会,除非你特别优秀,或者有特别的机遇。所以,我们能记住那些鼎鼎大名的寒门世子如“范仲淹”等,都是稀有物种凤毛麟角,一方面他们确实足够优秀,另一方面,他们也是遇到的好的时代,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高的礼遇,而且当时已经采取各种防止考试舞弊的方式,比如把试卷考生姓名糊起来,还有的把考试的答题内容重新找人抄一遍等。

现代的教育制度,在我国,小学到高中属于义务教育,相比古人,我们真是太幸福了啊。我们高中毕业上有诸多的大学可以选择,古人没有选择,他们的竞争大得多,但也实惠得多,再向前一步,就进入官场了。

第二个不同,科举制度是国家选拔官员的制度,现代的教育制度不是。

科举制度的初衷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读书人都是冲着这个目标去的。现在的教育则更多是一种知识的普及,文化的传承,智力的开发,并不以进入官场为终极和唯一目标。

2.终于轮到状元们上场了。

状元在古代,有着特定的含义,就是科举制度最后一次考试“殿试”的第一名,好中的最好,优中的最优。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殿试第一名叫状元,连续三级考试都是全国第一名,就是所谓的 三元及第 。状元是中国科举金字塔的顶尖人物,考中状元就意味着“一举成名天下知”。

从隋到清1300多年科举史里,共产生文状元596名,武状元182名。而能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 历史 上“连中三元”者,确切人数应是19位,其中文状元16人,武状元3人。

唐代三名:崔元翰,中国“连中三元”第一人,《全唐诗》存其诗七首。武翊黄。张又新,所撰《煎茶水记》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我国又一部重要的茶道研究著作。

宋代六名:孙何,著有《驳史通》十余篇,文集四十卷传世。王曾,官至宰相,仁宗时名相,智除丁谓,政绩卓著,著有《王文正公笔录》传世。宋庠,一生久居相位。杨寊。冯京。王岩叟,性格耿直,刚正不阿,官至丞相。

辽代一名:王棠。

金朝一名:孟宋献。

元代一名:王崇哲。

明代两名:黄观,殿试策论中主张“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元扰,边境元虞”,六次考试(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殿试)均获第一名,时人称“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商辂,直言持正,刚正不阿,与于谦同朝为臣,官至吏部尚书,世人盛赞“一代贤相”。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蔗山笔尘》,以及所纂《宋元通鉴纲目》、《寰宇通志》等书。

清代两名:钱棨。陈继昌,官至江苏巡抚,著有《如话斋诗存》、《殿试策》。

武科举,也是科举制度的一种,是“文科举”的伴生品,开始与武则天时期,时断时续。 连中三元的武状元 历史 上仅有四名: 尹凤,官拜参将,随俞大猷抗倭,屡建大功。王名世。王玉壁,治军颇有成效。顾麟。

因为 历史 资料的差异,版本不同,具体数量略有出入。从以上人物的简介中,就可以看出,那些状元们,基本都是“大牛”,而且进入官场后,平庸者不多。

那些状元们的试卷:

古代那些状元们:

南宋状元文天祥,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 清状元翁同龢,积极支持康有为,促成“戊戌变法”。唐代郭子仪,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两度担任宰相,是历代武状元中最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唐开元状元王维, 历代状元中诗、画成就最高。 唐元和三年状元柳公权,历代状元中书法成就最高。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张居正、司马光、欧阳修等大名鼎鼎者,都是状元出身。还有一位状元,本身在文坛不怎么出名,但在江湖上,属于大牛人,他就是黄裳,宋神宗年间状元,宋徽宗崇尚道教,命黄裳负责收集天下道家典籍并且刊刻成《万寿道藏》,金庸根据他的原型,把他当做九阴真经的作者了。

古代那些本有机会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当上状元的人:苏东坡、杜甫。

苏东坡参加科举考试时,欧阳修是主考官,因为他觉得这个考生的答卷太好了,字也好,很可能就是自己的学生曾巩,怕别人说闲话,就给了第二名,谁知道开卷后,发现是一个叫苏轼的四川人。如果说苏东坡的故事还有点喜剧色彩的话,杜甫的故事则就是不折不扣的悲剧了。唐玄宗时期一次科举考试,主考官是李林甫,就是那个“口蜜腹剑”的原型人物。这家伙特别担心有能力的人上来,于是,就一个也不录取,还喜滋滋地对唐玄宗说,陛下,咱们的工作做得太好了,“野无遗才”,好的人才都已经在朝堂上了。唐玄宗那个得意啊,有个叫杜甫的考生,哭昏在厕所里。

3.最后,说说待遇吧。

现在的“状元”们就是选择一个好的大学深造,未来怎么样,还不知道呢。古代那些状元,一旦放榜,立即正式进入官场,拿工资了。跨马游街,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朝成名天下晓,当地官府立即上状元郎家里恭贺,挂匾牌,大张旗鼓,乡邻聚集,中央级别的高官们争抢着嫁闺女……那都不叫事儿!可不会像现在的“状元们”,自己家花钱在酒店拉横幅放鞭炮恭贺自己。

但状元不会马上去当县官等实职官员。一般先进翰林院,授六品或七品编修,或翰林院修撰,或著作郎、秘书郎,或掌修国史,或做天子侍讲,慢慢熬资历。他们的起点要比去做县令的那些同进士出身的同学们要高很多,接触的也都是朝廷大员,耳提面命,受益良多,至于做了天子侍讲,太子侍讲的,未来则前途更是远大,比如张居正。

现在,你是否已经知道了高考“状元”和古代的“状元”们的区别了?

河南女状元高考676分,从不上辅导班,曾立志上清华北大,后来怎样?

几日来全国各地高考陆续?放榜?,考生们也已通过查分平台查到了自己的高考成绩,今年安徽省的高考成绩出现了一次比较少见的情况,也就是这道题目中提到的理科总分最高分的考生有两位,这两位考生的总成绩都是714分。不过,714分只是说这两位考生的总成绩是一样的,而他们的名次还是有先后之分的,这其中涉及到高考分数名次的判定规则。

202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最高分是714分,取得最高分的考生有两位,他们分别是来自阜阳市太和中学的吴国华和来自安庆一中的王修远。这两位考生的成绩都是714分,总分是并列第一的,但是实际上吴国华同学的名次才是第一名,而王修远的名次屈居第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2020年安徽省高考理科?状元?是吴国华。那么为什么这两位考生的总分一样,名次却不一样呢?这个问题需要从高考同分数情况下名次的判定说起。

原来高考名次判定中有个规则就是针对总分相同的情况,按照这个规定,总分相同的情况下,需要依次对比单科成绩来确定名次。依次对比单科成绩分两种情况,文科依次对比的顺序为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和外语四门科目的成绩;理科则依次对比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和外语四门科目的成绩。了解了这个确定名次的规定后,我们再来看下吴国华和王修远两位考生的成绩情况。

吴国华的高考成绩总分714分,其中语文132、数学144、英语143、理科综合295;而王修远的高考成绩总分也是714分,各科的成绩分别为:语文129、数学149、英语148、理科综合288。按照上述提到的总分相同情况下的名次确定规则,理科需要依次对比理科综合、数学、语文和外语四门的成绩,吴国华的理科综合成绩是295分,而王修远的理科综合成绩是288分,所以这两位考生的名次在比较了他们的理科综合科目的成绩后就能确定了,吴国华的理科综合成绩比王修远的要高,所以吴国华的名次也是靠前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位考生都取得714分的高考总成绩,而名次分前后的原因所在。

虽然按照这个名次确定规则把吴国华和王修远两位考生的名次分出先后了,但是在大家眼里这两位同学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们都是令人佩服的,他们都是大家眼里的?状元?。在此也祝福这两位考生,希望他们今后能再接再厉,成为国家的杰出人才。

高考“首位女状元”刘学红,语文仅差1分满分,现在过得怎么样?

所以立志就要远大。当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时,他就有斗争的动力,也只要经过斗争,才有扎实的根底,才有完成远大志向的时机。在学习上,一个人想要取得好成果,最好就是立下远大志向。

3年前,河南就有这样一个意志刚强的女孩吴铮,从不上辅导班,却幻想要上清华北大,最终从86余万河南考生中脱颖而出,以676分摘得2017年河南省文科状元,如愿考上北京大学光华学院。

吴铮的优秀远不如此,她的班主任在采访中,就这样评价她:“吴铮是一个德才兼备的学生,特别勤奋,也是十分刻苦。喜好比拟普遍,唱歌、画画、演讲、下棋都会,口才十分好,还当过学校一些活动的掌管人,在北大博雅方案中取得奖分资历,还创造过一项专利。”

据理解,吴铮在家经常做家务,看到本人切黄瓜或者土豆特别的厚,而且很惧怕切到手。所以,为了避免切菜切到手,她创造了一项专利——多功用防护菜刀。这项专利让吴铮在北大博雅方案中,取得加10分录取的资历。

或许有的人以为吴铮出身很好,天赋异禀。其实并不是这样。

她家境比拟贫穷,家住西峡县重阳镇燕子村,父母都是务农为生,有一个哥哥在外打工。虽然家里贫穷,但是她却很早就给本人立下远大志向,以考上清华北大为幻想,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或许吴铮也有一定天赋,至少能够肯定其智商并不低。但是,有时分兴味和天赋还要靠努力来兑现。特别是在贫穷的家庭里,即使是天赋异禀,也不可能立刻变现,依然需求后天的加倍努力,才干发明美妙的将来。

吴铮之所以考出好成果,是由于她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立志,二是态度,三是习气。

有志者“事可成”。当一个人有远大的志向时,他就有斗争的动力,也只要经过斗争,才有扎实的根底,才有完成远大志向的时机。

由于家里贫穷,吴铮从未上过辅导班,但是她懂得从小就立下远大志向,以考上清华北大为幻想,希望未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有了目的的吴铮,在学习上很积极。上课认真,跟着教师走,她说:“我的学习办法就是置信教师,跟着教师的步伐走,上课效率才干更高。”

在教师眼中,吴铮是个专注、仔细、擅长考虑、谦和的孩子。有了这么好的学习态度,她的成果自然很好。

“刻苦、勤奋、爱学是最大特性。”这是父亲对她的评价。父亲说,孩子每天都会坚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从不拖到第二天,有时分,一道数学题,能做到夜里十二点。

同时,吴铮有一个爱看书的习气,学习之余,喜欢爱文学名著、散文、哲学等书籍。

吴铮一个乡村女孩,不惧困难,立下远大志向,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气,很难怪她实力如此雄厚,固然不是每次都考全市第一,但是简直每次考试都在前五。

值得一提,吴铮在2016年参与了清华大学的冬令营,也被评定为优秀学生,与参与北大的博雅方案,共取得了两个学校的加分录取资历。

苦心人,天不负。经过三年高中的努力拼搏,吴铮不负众望,在2017年高考中,考得优良成果,以676分摘得省文科状元,胜利圆梦,考上了北大。

往常,吴铮已是一名大四学生,本科毕业在即,置信在将来,她也可以经过努力,具有本人的一片天地。

高考满分状元750是谁?

高考,被人们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很多人一生改变命运的重要机会之一。无数的家长期盼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无数寒门学子囊萤映雪、奋笔疾书,也是为了在这次全国性的考试中能够"鲤鱼跃龙门"。

人们常说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那么那位在几十年前夺得状元的女知青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一线希望,走向光明

对于中国来说,利用"考试"这种手段进行人才的选拔,古已有之。自科举开创以来,无数的寒门学子便将其视为唯一一条改变命运的路,苦读数十载,学做八股文。新中国成立以来,考试科目的设置更为实用化。

1977年10月21日,注定是一个无数人辗转反侧的夜晚,国家宣布高考将在一个月后重新开始,许多下乡的青年开始跃跃欲试。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就能够圆一个念书的梦想。一时,田间地头,无数青年趁着闲暇的功夫,手不释卷地温习,盼望着能够在一个月后的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

生活在现代、戏称考试为"魔鬼"的广大学子们可能无法理解,当时的人们是多么盼望着有这么一场考试。在不识字的庄稼人眼里,这场考试对于他们生活的影响并不大;但对于知青来说,这无异于一条通往光明的康庄大道。

出淤泥而不染,抓住命运恩赐的礼物

在无数奋笔疾书、挑灯夜战的青年当中,有一位女知青,她的名字叫做刘学红。听到消息的她,正在密云县的高岭公社辛勤劳动。在此之前,刘学红已经在这里做了一年的农活,从外形上来看,风吹日晒造就了粗糙的皮肤、黝黑的面孔,使她彻底融入了乡村。

农村生活的艰苦使得刘学红变得更加壮实,但令人发愁的是,身边却没有人能够理解她。对于77年的农民来说,养家糊口是最重要的事。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对于连温饱都无法达到的人来说,要求他们拥有更高的文化追求,未免是一种奢望。

而刘学红,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之下,萌发了想要参加高考的念头。曾经的刘学红认为,自己只能在乡下待一辈子了,而高考恢复的这个消息,对于她来说,无异于改变命运的一把钥匙,是她能够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因此,这位女知青决定备战高考。

困难重重,坚毅不拔的学子

时间紧,任务却非常繁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摆在刘学红面前的,是一道道大山,等待她去攀越。第一重困难便是当时并没有老师授课,知青备考全靠自学,或者找人教自己。运气好的,能够碰到一个好老师,能够时时讨教问题;而运气不好的,连一套教材都摸不到。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至今,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的学生一定想不到,当时的人们为了借一本教材能够翻山越岭,连夜走几十里路的山路。

第二重困难还是由于时间紧张。当她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距离考试开始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了。经历过高三的学生和家长都知道,一个月连熟悉教材都不够用,更何况对于刚刚捡起书本的考生来说。

第三重困难,也就是最大的困难,还是出在考试本身上。已经十年没有高考过了, 对于这次的情况,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了解。怎么考?考什么?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都非常不确定,这大大增加了考试的难度。很多想要备考的考生,面对这紧迫的时间,完全无从下手。

奋勇争先,取得好成绩

对于这重重困难,刘学红并没有感到气馁。首先,她向公社请了一个月的假,保证自己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请假后,她心无旁骛地将全部精力,投入于学习中,咬紧牙关挺过这一个月。这对于很多年没有摸过书本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起初,书上的内容对她来说非常吃力,渐渐地,才进入了佳境。

第二,对于解决"考什么"的问题,刘学红也有自己的方法。十年高考停滞,刘学红便寻找十年前的高考习题来做,吃透了知识点后,刘学红依靠反复做卷子进行巩固。这样一来,虽然她的心里仍然非常忐忑,但对即将到来的考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苦心人,天不负。在这争分夺秒的一个月里,刘学红除了吃饭和睡觉之外,每一分每一秒都拿来学习,以迎接战斗的心态,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她把自己关在房间内,限制自己的活动范围,埋头扎根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此辛苦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

努力付出终有回报

老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为了迎接这场考试,刘学红可以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努力过后摘得的果实味道更甘美。在无数学子的翘首期盼下,高考终于来临了。无数怀揣着梦想的知青走进考场。

像无数早有准备的人面对挑战时一样,刘学红胸有成竹地走进了考场,她的内心一定十分激动,毕竟面对这场改变命运的考试,没有人能够保持平静的心情。

坐在考场的座位上,刘学红提笔写下了"我在战斗的这一年里"这样一篇散文。真挚的情感、优美的文笔打动了阅卷老师。最终,刘学红获得语文99分,差一分满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了北京的第一位女状元。

刘学红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的新闻系录取,真正通过知识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一个下乡的知青,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入了中国的最高学府。那一场考试已经过去了四十几年,当时的大学生可以说是非常珍贵,获得文凭、考入大学便是"鲤鱼跃龙门"。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这位女状元并没有停下学习与前进的脚步,通过努力奋斗,不断拼搏,使自己成为了更优秀的人,成为了中青在线的总经理。如今,刘学红已经退休,过上了幸福的退休生活。回首往事,她仍然难忘那段准备高考的拼搏时光。

通过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更优秀的人,刘学红的人生值得每一个高三的学子学习。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仍能够考入大学,以自己的毅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难道不值得每一个人赞叹吗?知识改变命运,学习重塑未来,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依靠学习,走出困境,走出命运设定的局限。

中国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高考满分状元750是何碧玉。

高考满分状元名为何碧玉,何碧玉是1985年在河南新乡村出生的一个女孩子。当年何碧玉参加高考的时候,仅仅14岁,何碧玉其实就是人们口中的神童。

1996年时,仅有十岁半的何碧玉成功地考入了河南省的一个超常实验班。这个超常实验班其实就是专门为这些神童而准备的,他们的年龄大概都只有十岁左右。

并且他们这个班级,打算用四年的时间就学习完小学六年级,和初中、高中七年级的所有课程。而何碧玉就是在这样的班级里面学习着,最终在14岁的时候参加了当年的全国高考。

大家对这个女孩的学习能力都充分认可了,不过她的高考成绩还是让人惊叹。何碧玉竟然以满分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满分的成绩,这是多么令人吃惊的事情。

因为当时高考恢复的时间也没有特别长,一直以来都很少出现会有满分的现状,而这个满分却出现在一个14岁少女的身上,让众多的人都感到非常的神奇。何碧玉后来去了清华大学,学习生物科学专业,也造就了河南省高考历史的神话。

接下来何碧玉也在学习的生涯里面越走越深,越走越优秀。何碧玉在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就选择去了美国的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零九年的时候,何碧玉成为一名优秀的女博士,后来还成功地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进行工作。

何碧玉现状

2016年的时候,何碧玉就加入了美国纽约大学的医学院,她在医学院的神经学系里面担任一名助理教授。这样的成功让何碧玉不仅仅在国内出了名,还在国外也出了名。

如今的何碧玉不仅拥有了非常聪慧的知识储备,还拥有了非常优越的工作条件。一直以来都是作为神童的何碧玉,也是很有能力担任起''最牛高考状元''的称号,也应当有这样的能力胜任一名教授的职位。

以上内容参考:何碧玉(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 百度百科

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是749分。

中国高考史上最高分的状元是王端鹏,总分749分,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成为烟台市学生在“恢复高考”27年来,第二次夺得全省文化成绩最高分。

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中考时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了烟台市第二中学的实验班。高中时曾获奖无数,如:全国数学奥赛一等奖、全国生物奥赛二等奖以及全国化学奥赛三等奖等等。

凭借优异的成绩,王端鹏成功了进入了清华大学,也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如今的他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祖国,回国之后到了我国的中科院工作。

历史上中国高考最高分是多少?

中国历史上比较有名的考神是张镇风和王端鹏。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总分:748分;王端鹏(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总分:749分

高考历史上最强状元 中国高考历史上最强状元 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 语文:150分 英语:150分 数学:148分 理综:300分 总分:748分 ...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高考状元一览表1、张镇风(1998年全国高考状元)语文:150分英语:150分数学:148分理综:300分总分:748分2、王端鹏(2004年山东省高考状元)语文:138分英语:142分数学:149分理综:300分加分:20分总分:749分

文章标签: # 状元 # 高考 # 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