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志愿填报 志愿填报

高考生物必修二_高考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tamoadmin 2024-06-18 人已围观

简介1.必修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2.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3.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4.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5.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复习6.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学会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经历和阅历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就如学习一样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生物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

1.必修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

2.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3.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4.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5.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复习

6.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考生物必修二_高考生物必修二必考知识点总结

在现实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环境里想获得成功,你得先学会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用经历和阅历积累,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就如学习一样的。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二生物 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基因的本质

(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①生物的遗传物质:在整个生物界中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有DNA的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DNA就是遗传物质;只有少数病毒(如艾滋病毒、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没有DNA,只有RNA,RNA才是遗传物质.

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想: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DNA的作用.

(2)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①DNA分子的结构

a.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碱基组成).

b.脱氧核苷酸长链:由脱氧核苷酸按一定的顺序聚合而成

c.平面结构:

d.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e.结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②DNA的复制

a.时间:有丝_间期或减数第一次_间期

b.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c.条件:模板(DNA分子的两条链)、原料(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能量(ATP)

d.结果:通过复制产生了与模板DNA一样的DNA分子.

e.意义: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基因的结构及表达

①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②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形成信使RNA的过程.

翻译:在核糖体中以信使RNA为模板,以转运RNA为运载工具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分子。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第二章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②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_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_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

名词:

1、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把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残落物等所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在重新被绿色植物利用来制造有机物。

2、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事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3、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叫做~。

语句: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2020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020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 高中生物必修2知识点总结归纳总结

必修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

 生物是高中的重要学习科目,你都知道必修二有哪些易错的知识点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一)

 1 生物总结 大家帮忙,自交 杂交 侧交 正交 反交?

 自交:同一植物体有配(包括自花传粉和同株的异花传粉)。

 杂交:不同个体的有配

 测交:F1或其他生物体与隐形个体交配,可用确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或遗传方式。

 正交和反交:正交和反交自由定义。若甲为母本,乙为父本间的交配方式称为正交,则以甲为父本,乙为母本的交配方式称为反交。可用正交和反交确定某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

 2 为什么说确定某性状由细胞核基因决定,还是由细胞质基因决定,可采用的办法为正交和反交?

 因为细胞质遗传基因全部来自母本,正反交的基因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不一样的是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时来自父母的基因各一半, 对于纯合亲本而言(教材默认的是纯合体),正反交的基因型相同 ,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所以正反交的表现型相同的是细胞核遗传。

 3 纯合子所有基因都含有相同遗传信息,这句话错在哪?

 纯合子:所考察的一对或多对基因纯合,而生物体内的其他基因不考虑(可能杂合,也可能纯合)例:AABBDDEe考察AABBDD基因控制的性状时候,纯合;考察Ee的时候,杂合

 4 准确描述一下等位基因;纯合子中有没有等位基因?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Aa

 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同性状的基因称为相同基因。AA

 5 1.什么实验需要人工去雄?2.是否当单独培养时,就不需要人工去雄了?

 1.人工去雄可以避免试验不需要的授粉,排除非试验亲本的花粉授粉引起实验结果偏差。

 2.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在实验中如果实验不需要自交就要去雄。

 6 检验纯种的方法有几种?

 有两种--测交或自交

 1.测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动物

 2.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说明待测个体是杂合。反之,是纯合---此法多用于自花传粉的植物,操作起来很简单。

 7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这句话哪里错了?

 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 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

 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

 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

 9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吗?为什么?

 1、ABO血型的遗传规律不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为ABO血型是由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的,只是分离定律。

 2、如果包括其它血型,因血型有关的基因有几十对,所以可以包括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0 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

 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

 11 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 答案  1:3, 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

 如果F2为9:6:1,则表示只有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

 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

 因此答案是1:3, 1:2:1和3:1

 12 不遵循孟德尔性状分离比的因素有哪些?

 1.孟德尔遗传定律只适用于有性生殖,若是无性生殖一定不遵循

 2.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例如某种生物有Aa基因,而后代中隐形纯合子(或显性或杂合)会出现死亡现象导致不遵循定律

 3.细胞质遗传由于只与母方有关并且不具有等概率性,也不遵循

 4.理想值总是于实际有些差距,这也是原因

 13 遗传,怎样做这类遗传题?尤其是遗传图谱的还有推断的?有无口决?

 先判断显性还是隐性:无中生有是隐形;生女患病是常隐。 有中生无是显性,生女正常是常显

 伴X显 父患女必患 子患母必患; 伴X隐 母患子必患 女患父必患

 14 为什么说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何理解?

 1)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2)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3)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5 谁可以提供一些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方法呀?

 一 看染色体的个数若是奇数则为减二;二 若为偶;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若无则为减二

 三 若有同源染色体 再看有无四分体时期 有无联会时期 等减一的特征时期 若有为减一

 若无则为有丝分裂

 同源染色体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 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染色体是都不同的

 因此看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只需看染色体长的一样不一样 做题时形状一样的染色体颜色不同不要紧 因为真正的染色体是不分颜色的。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二)

 16 生物减数分裂的几个概念

 最近在学减数分裂好几个概念都没搞清楚

 很糊涂

 请问一下(最好有图)

 1.染色体

 2.染色单体

 3.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

 4.姐妹染色单体

 5.四分体

 怎么数他们的数目?

 17 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

 RNA的类型有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其中携带遗传信息的RNA为信使RNA,运载氨基酸的为转运RNA,组成核糖体的成份的主要为核糖体RNA。

 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场所为核糖体,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为转运RNA,由此可见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

 18 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在细胞核中出现是否意味着上述RNA都在细胞核中合成?

 不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DNA ,可以进行转录。同时,这两个细胞器内还含有少量核糖体,所以,在他们内还能进行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说,不但有转录,而且有翻译过程,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发生。

 19 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为什么错?

 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所以错。

 20 在遗传密码的探索历程中,克里克发现由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之后,尼伦伯格和马太采

 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取四支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由苯丙氨酸构成的肽链。

 本实验说明了 。答案: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该实验能证明UUU不编码丝氨酸、UUU不编码酪氨酸、UUU不编码半胱氨酸,UUU能编码苯丙氨酸。所以能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21 可以决定一个氨基酸的叫密码子吗?那么密码子共有64个还是61个,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吗?

 密码子共有64个,决定20种氨基酸的有61个,3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但是终止密码也是密码子。

 22 mRNA翻译完,它去哪了?

 mRNA翻译完最终被降解。大多数原核生物的mRNA在几分钟内就受到酶的影响而降解。在真核细胞中不同的mRNA它们的半寿期差异很大,从几分钟到十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不等。

 23 转运RNA究竟有多少种?

 和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数相同,61种。每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和密码子是对应的.密码子共64种.有三个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也就没有相应的转运RNA

 24 什么是异卵双生?同卵双生?

 同卵双生: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两个胎儿的双胎,称单卵双胎,单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相同.外貌相似,如果两个胎儿未完成分开,则形成联体畸形

 异卵双生:卵巢同时排出两个卵,两个卵各自受精,分别发育成一个胎儿,称双卵双生 ,双卵双胎形成的胎儿,性别可相同也可不同,其外貌与一般的兄弟姐妹相似.

 25 如果要使用X射线引发瓯柑细胞基因突变,则细胞发生基因突变概率最高的时期是?

 间期。因为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DNA要复制,DNA复制就要解螺旋,双链中的氢键被打开,DNA上的碱基最不稳定,最容易发生突变。

 26 请问关于就是判断问题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二,该怎么判断;例如:XXY

 XXY可能是X和XY结合,可见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可能是XX和Y结合,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27 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错在哪?

 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在雌性个体中容易表达;但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形基因,则在雄性个体中容易表达,因为Y染色体上常常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举例:色盲男性在我国发病率为7%,而女性仅0.5%

 28 如何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请以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为例,谢谢!

 只有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遗传。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能遗传,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生长的引起的变异不遗传

 29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已知番茄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为N。答案是2N但是WHY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的果实只是无子,番茄其实是种子外的种皮,果皮,是由番茄植株的母体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的无子果实为2N。

 30 无子番茄的获得和激素有关吗? 原理简单告诉我一下

 要想得到无子番茄,就必须直设法直接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不形成种子。我们又知道,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而种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受精作用。无子番茄的培育也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实施的。在未传粉之前,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得到无子番茄。

高中生物必修二易错知识点(三)

 31 还有无籽西瓜的获得是不是用到秋水仙素的?秋水仙素是不是激素。

 无籽西瓜的获得是联会紊乱。和秋水仙素有关,但秋水仙素不是激素。

 32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碱基对的变化吗?

 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

 33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了AA还是Aa?还是两种都有可能?

 一般只考虑一次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Aa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隐性突变后变为Aa,性状不改变

 34 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体细胞中呢?还叫可遗传变异吗?

 还叫可遗传变异,因为可遗传变异,只表示它可以遗传,不表明它一定能遗传。如果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35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吗?

 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

 36 如何根据图像准确判断细胞染色体组数?

 有几条一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37 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麻烦说具体点,最好有图示。

 38 该基因型是四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他们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碰到这类题只要数一下同类等位基因重复几个就行了。如AAaa有四个或者BBBB有四个,就是四个染色体组。

 39 ?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

 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

 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

 40 单倍体什么性状能看出来?

 有的性状单倍体能看出来,如植物的颜色,抗病性等

 41 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丝合成还是让已形成的纺锤丝解体?那么细胞会停止分裂吗?染色体如不分离,染色体如何加倍?

 秋水仙素既能抑制纺锤丝合成(前期)还能让已形成的纺锤丝断裂,秋水仙素阻止了细胞的分裂。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系,它相当于基因程序性表达。当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候,着丝点即断裂,染色体数加倍。

 42 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的解释一下好吗?

 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工程。

 43 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和鲍文奎教授的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为什么前者依据基因重组,后者依据染色体变异?请老师详细告诉我原因。

 我国的杂交水稻最初是利用三系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将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类型经过杂交获得,所以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而八倍体小黑麦是经种(属)间杂交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创造培育的新物种.依据的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原理。

 44 育种要注意的问题有那些?

 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

 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

 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

 ①纯合体,便于制种、留种和推广; ②杂交种,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45 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个体多对吗?

 肯定是错的,因为一些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身上一些性状由显性体现出来往往受到迫害或被攻击,而相反这一性状由隐性控制恰巧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

 46 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多少? 这怎么算的?

 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a占有76%,

 A基因的频率为1AA+1/2Aa=18%+1/2*76%=56%

 47 教材上说:基因重组也能改变基因频率,请问,基因重组如何改变基因频率?

 基因重组,使后代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此时,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

 但这种结果,为环境的选择提供了来源。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那怕是使少数个体死亡,也必定会改变基因频率。 所以,实际上是基因重组加上自然选择就影响了基因频率。

 48 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吗?

 不会;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49 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在

 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雄株均有,雄株产量超过雌株。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2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

 答案:1选用多株阔叶突变性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出现了野生型,则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仅出现突变型,则为隐性突变

 还可用其他的杂交组合判断吗,帮我分析下好吗

 还可用(1)选用多株野生型植株雌雄相交。若杂交后代只出现野生型,则突变型为

 显性突变,若杂交后代出现了突变型,则突变型为隐性突变

 (2)选用多株突变型和野生型杂交,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多于野生型,则突变型为显性突变,若子一代中突变型少于野生型,则突变型是隐性突变.

 50 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 )

 A.基因突变和重组   B.自然选择  C.共同进化  D.地理隔离 该题选C,为什么

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 高豌豆 F1: Aa

↓自交 ↓自交

F2:高豌豆 矮豌豆 F2:AA Aa aa

3 : 1 1 :2 :1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AABB×aabb

↓ ↓

F1: 黄圆 F1: AaBb

↓自交 ↓自交

F2: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2:A-B- A-bb aaB- aabb

9 :3 : 3 : 1 9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完全纯合子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1/16

半纯合半合AABb aaBb AaBB Aabb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AaBb 共1种×4/16

四、基础习题

1、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稻瘟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

A、1 / 8 B、1 / 16 C、3 / 16 D、3 / 8

2、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比例是:( )

A、9:3:3:1 B、1:1:1:1 C、3:1:3:1 D、3:1

3、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w)为显性,盘状(D)对(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

A、WwDd×wwdd B、WWdd×WWdd

C、WwDd×wwDD D、WwDd×WWDD

4、一对杂合黑豚鼠产仔4只,4只鼠仔的表现型可能是:( )

A、三黑一白性 B、全部黑色 C、三黑一白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5、两个亲本杂交,基因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其子代的基因型是:1YYRR、2YYRr、1YYrr、1YyRR、2YyRr、1Yyrr,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 )

A、YYRR和YYRr B、YYrr和YyRr

C、YYRr和YyRr D、YyRr和Yyrr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一、基本概念:

1、减数分裂——

2、受精作用——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4、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部 位

子细胞的数量

细胞是否均等分裂

是否有变形期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卵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生物细胞染色体的数目恒定有重要意义。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假说:基因由染色体携带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研究方法:类比推理——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的实验:(A—红眼基因 a—白眼基因 X、Y——果蝇的性染色体)

P:红眼(雌) × 白眼(雄) P: XAXA × XaY

↓ ↓

F1: 红眼 F1 : XAXa × XAY

↓F1雌雄交配 ↓

F2:红眼(雌雄) 白眼(雄) F2: XAXA XAXa XAY XaY

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女性大于男性

(2)连续遗传现象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三、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性别类型:

XY型:XX雌性 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4、

(三)在完成(一)的判断后,用假设法来推断

基础习题:

如图6所示的细胞为减数分裂过程的一个时期。

(1)所示细胞为减数分裂的第________次分裂的___________时期。

(2)细胞内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

它们是_ _________。

(3)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它们是____________。

(4)细胞中有___________个染色单体,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习题:

1、染色体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DNA也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 )

2、真核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病毒中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

3、在原核生物中,DNA位于: 拟核

4、赫尔希和蔡斯做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表明了:( D )

A、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B、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

C、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 D、遗传物质是DNA

5、结合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答:1、能够精确的自我复制,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和新陈代谢,

3、具有储存遗传物质的能力,4、结构比较稳定

6、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核酸 ,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DNA分子是由许多 脱氧核糖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脱氧核苷酸由 磷 酸 、 五碳糖 、 碱基 组成,由于碱基有四种,所以脱氧核苷酸也有四种。

8、为了证明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科学家在实验中是将S型细菌的DNA和蛋白质分离,得到纯净的 DNA和 蛋白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分别观察它们的转化作用。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习题:

1右面是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请用文字写出图中的名称。、

1、 2、

3、 4、

5、 6、

7、 8、

9、 10、

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4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22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4000个和900个 B、4000个和1800个

C、8000个和1800个 D、8000个和3600个

3、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 沃森 和 克立克 提出来的。

4、DNA分子具有的4种碱基分别是 、 、 、 ,两条链上的碱基是通过 键连接在一起。

5、DNA的碱基配对是有一定规律的,即 一定与 配对, 一定与 配对,这样的配对使DNA分子具有稳定的 ,同时能解释A、T、C、G的 关系,也能解释DNA的 过程。

附:一些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的数学公式:

A=T;G=C;

(A+G)/(T+C)=1 ;(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第三节 DNA的复制

知识点: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习题:

从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复制需要 、 、 和 等条件。DNA分子的 、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通过 、保证了复制能够正确地进行。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知识点: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能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习题:

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DNA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知识点:

转录

定义:在cell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信使RNA

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AA,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AA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细胞质(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AA)、模板(m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到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AA。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mRNA线形 tRNA三叶草型 rRNA线型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AA进入相应的位点)

习题:

如果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是……ACGGATCTT……,那么,与它互补的另一条DNA链的碱基顺序是 TGCCTAGAA ;如果以这条DNA链为模板,转录出的

mRNA碱基顺讯应该是UGCCUAGAA在这段mRAN中包含了3个密码子.。需要3个tRNA才能把所需要的氨基酸转运到核糖体上。这些氨基栓酸的种类依次是半胱氨酸—亮氨酸---谷氨酸。

转录过程是

1 DNA双链解开

2 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一条Mrna

3 合成的mRNA从DNA链上释放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知识点: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基因;基因与其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性状。

细胞质基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中的基因都称为细胞质基因。其主要特点是母系遗传。

习题:

1、“中心法则”最先是由 克里克 命名,指的是 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其过程是: 。

2、生物体的性状是由 基因 控制的,但也受 环境 因素的影响。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知识点:

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

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分子中的碱基对发生变化———AA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

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有害性 e、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5、基因重组的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6、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7、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8、应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

习题:

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组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

知识点: 结构变异

1、染色体变异 个别增减

数目变异

成倍增减

2、染色体组

(1)概念: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染色体组。Eg: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配子)。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3、二倍体

(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2)举例:人、水稻

4、多倍体

(1)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成因: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复制,但不分开

(3)特点: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含有机物多

(4)应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5、单倍体

(1)概念: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成因:由配子发育而成

(3)特点:单倍体植株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4)应用:单倍体育种(具体见第6章 第一节)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知识点:

1、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肌强直

常染色体

单基因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

遗传病 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X

性染色体 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肌营养不良

人类遗 Y 毛耳病(只有男性患者)

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

数目异常

原因

染色体异 结构异常

常遗传病: 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类型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如:特纳氏综合症)

2、特点:

a、致病基因来自父母,因此其在胎儿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症状或处在潜在状态。

b、往往是终生具有的

c、常带有家族性,并以一定的比例出现于各成员中。

3、危害:

a、危害人体健康

b、贻害子孙后代

c、增加了社会负担

4、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美、德、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

习题:

下图为果蝇染色体图解,据图回答:

(1)图A所示的果蝇的性别是 果蝇。

(2)图A中的性染色体是 。

(3)图B中有 个染色体组。

若用性染色体符号代替图中染色体编号,每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是 。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导育种

知识点:四种育种比较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杂交 用物理、化学因素处理生物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通过基因重组,把两个亲本的优良性状组合在同一个后代中,从而产生符合要求的新类型 用人工方法诱发基因突变,产生新性状,创造新品种或新类型。 抑制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的数目加倍后不能形成两个细胞。 诱导精子直接成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加倍成纯合子。

优缺点 方法简单,容易操作,不能创造新的基因,育种进程缓慢,过程烦琐。 能提高变异的频率,大副度的改良某些性状,变异性状较稳定,可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的少,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诱发突变的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 器官较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发育延迟,结实率底。 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可缩短育种年限(2年)。

方法复杂,成活率底。

实例 小麦高(易倒伏)抗锈病的纯种与矮茎(抗倒伏)易染病的纯种进行杂交,培育出矮茎抗锈病小麦品种。 青霉素经X射线、紫外线照射以及综合处理,培育出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种。 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 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知识点:

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工具: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

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1、提取目的基因。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一、 拉马克进化学说: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二、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1、 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 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自然选择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

3、 意义:自然选择学说能够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4、 不足:对遗传和变异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个体水平。

第二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

种群基因库——

基因频率——

2、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1) 生物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2) 突变和重组是随机、不定向的,只为进化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 基本概念:

隔离——

物种——

生殖隔离——

地理隔离——

2、 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求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

关于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

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

一、 DNA分子的结构

1、化学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磷、糖在外为骨架,碱基在内。

2、空间结构:规则的双螺旋(双链螺旋结构,极性相反平行)

3、结构特点:①稳定性: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碱基A-T、C-G配对。

②多样性:碱基对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数目成百上千。③特异性:每种生物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

二、相关计算

(1)A=T C=G

(2)(A+ C)/(T+G)= 1或A+G / T+C = 1

(3)如果(A1+C1)/(T1+G1)=b 那么(A2+C2)/(T2+G2)=1/b

(4)(A+ T)/(C +G)=(A1+ T1)/(C1 +G1)=(A2 + T2)/(C2+G2)= a

三、判断核酸种类

(1)如有U无T,则此核酸为RNA;(2)如有T且A=T C=G,则为双链DNA;

(3)如有T且A≠T C≠G,则为单链DNA; (4)U和T都有,则处于转录阶段。

第3节DNA的复制

一、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结论:DNA分子复制为半保留复制。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间期

2、条件:模板—DNA双链 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 能量—ATP 多种酶

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

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5、意义:通过复制,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了子代,保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三、与DNA复制有关的碱基计算

1.一个DNA连续复制n次后,DNA分子总数为:2n

2.第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链的有2个,占1/(2n-1)

3.若某DNA分子中含碱基T为a,

(1)则连续复制n次,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2)第n次复制时所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数为:a·2n-1

第4节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一、基因与DNA、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DNA的载体

二、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

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的特异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高中生物必修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生物概要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基本上高中的都有了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复习

生物必修2知识汇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基本概念:(一般了解)

1.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P3、4)

2.杂交、自交、测交

杂交;是指基因型相同或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指植物体自花受粉或单性花的同株受粉过程。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测交:就是让杂种一代与隐性个体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组合。

3.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4.纯合子、杂合子

5.基因型和表现型

表现型:在遗传学上,把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叫表现型。

基因型:在遗传学上,把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基因型。

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重点掌握)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

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

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DD×dd

↓ ↓

F1: 高茎豌豆 F1: Dd

↓自交 ↓自交

F2:高茎豌豆 矮茎豌豆 F2:DD Dd dd

3 : 1 1 :2 :1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二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黄圆×绿皱 P:YYRR×yyrr

↓ ↓

F1: 黄圆 F1: YyRr

↓自交 ↓自交

F2:黄圆 绿圆 黄皱 绿皱 F2:Y--R-- yyR-- Y--rr yyrr

9 :3 : 3 : 1 9 : 3 : 3 : 1

在F2 代中:

4 种表现型: 两种亲本型:黄圆9/16 绿皱1/16

两种重组型:黄皱3/16 绿皱3/16

9种基因型: 纯合子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1/16

半纯半杂 YYRr yyRr YyRR Yyrr 共4种×2/16

完全杂合子 YyRr 共1种×4/16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位于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比较

项目\ 规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研究的相对性状 一对 两对或两对以上

等位基因数量及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 一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细胞学基础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遗传实质 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联系 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上的每对等位基因都要按分离定律发生分离,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则发生自由组合)。

F1的配子 2 4

F2的表现型 2 4

F2的基因型 3 9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这部分内容考纲要求理解,希望同学们能弄懂并记住)

一、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

1、 部位:动物的精巢、卵巢;植物的花药、胚珠

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间期:染色体复制 细胞体积增大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DNA加倍,染色体不加倍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 交叉互换(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染色体数目减半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后期:着丝点断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两组染色体,染色体体数目加倍(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n)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

4个精子(n) 不久,三个极体都退化消失,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相关概念:

(1)联会、 同源染色体 四分体(P18)

(2)区分:同源染色体、四分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

3、 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形成的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相同点 染色体变化相同,即染色体先复制,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时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不同点 1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细胞,经变形而成4个精子。 两次细胞质分裂都为不均等分裂,结果1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没有变形过程。

★三、受精作用及其意义:

1、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意义: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多样性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随机性,导致后代性状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有重要意义。

3、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DNA、染色体的变化

DNA

4n 染色体

2n

n

0

精(卵)原细胞 精(卵)原细胞 受精卵 时间

的有丝分裂 的减数分裂 受精作用 的有丝分裂

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中的卵细胞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1)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减数第二分裂后期,看一极)(2)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3、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1)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2)联会、四分体现象、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3)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4、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极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2、伴性遗传

3、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4、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5、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①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②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③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般地说,此病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从母亲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男性→女性→男性

二、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XaXa

三、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四、性别类型:

XY型:XX雌性 XY雄性————大多数高等生物:人类、动物、高等植物

XW型:ZZ雄性 ZW雌性————鸟类、蚕、蛾蝶类

五、遗传病类型的鉴别:

(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1)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2)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3)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4)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

细菌的转化 体内 转化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

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

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体外 转化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

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 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1.核酸 核苷酸 (1)含氮碱基:A、T、G、C、U (2)磷酸 (3)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③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3.特点

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

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

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

★4.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

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

★3.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

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2.DNA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特点:半保留复制

4.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

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

练习: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一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转录

定义: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

场所:细胞核 模板:DNA的一条链 信息的传递方向:DNA mRNA

原料:含A、U、C、G的4种核糖核苷酸 产物:信使RNA

翻译

定义: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场所:细胞质(核糖体)

条件:ATP、酶、原料、模板(mRNA) 信息传递方向:mRNA 蛋白质。

密码子: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决定1个氨基酸。每3个这样的碱基又称为1个密码子。

翻译位点:一个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部位形成2个tRNA的结合位点。(一种tRNA携带相应的氨基酸进入相应的位点)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等。

(3)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或表达后的蛋白质也可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物体性状的多基因因素: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与环境之间多种因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共同地精细的调控生物体的性状。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1、镰刀型贫血症的原因

DNA的碱基对发生变化—mRNA分子中的碱基发生变化—氨基酸改变—蛋白质改变——性状改变

2、基因突变的概念(P81)

3、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物理原因、化学原因、生物因素。

特点:a、普遍性 b、随机性 c、低频性 d、多数有害性 e、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它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5、基因重组的概念(P83)

6、类型: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交叉互换

7、基因重组的意义: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也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练习:新基因的产生的途径是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 基因突变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亲子代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变异的主要原因是 基因重组 。

第2节 染色体变异(了解)

1.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缺失 (猫叫综合症)、 增加、 移接、颠倒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 个别染色体增减;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与减少

2、染色体组

(1)概念:(P86)例如:雌果蝇的一个卵细胞(Ⅰ、Ⅱ、Ⅲ、Ⅳ)。

(2)特点: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

第3节 人类遗传病

1、 概念: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病: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遗传病:白化病、苯丙酮尿症、侏儒症

单基因 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

遗传病 性染色体 X 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

Y 毛耳病(只有男性患者)

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

人类遗 原因 :数目异常、结构异常

传病 染色体遗传病: 类型 常染色体:21三体综合症、猫叫综合症

性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

2、 危害 遗传咨询 婚前检测与预防

监测与预防 产前诊断 :羊水、B超、孕妇血细胞检查、基因诊断

3、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中、美、德、英、法、日参加了这项工作。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1、比较四中育种(考纲要求:了解)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处理 P F1 F2

在F2中选育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 基因重组,

组合优良性状 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破坏纺锤体的形成,

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诱导花粉直接发育,

再用秋水仙素

点 方法简单,

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 加速育种,改良性状,但有利个体不多,需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

含量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 水稻的育种 高产量青霉素菌株 无籽西瓜 抗病植株的育成

2、基因工程及应用(P102-105)(理解)

3、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考纲要求:了解)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及应用(考纲要求:理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考纲要求:理解)

一、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

1、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概念: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P115)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①可遗传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②突变和重组不能决定进化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二、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1、 基本概念:隔离、物种、 生殖隔离、地理隔离

2、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

种群 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

最早的生物化石是距今:35亿年。

无性生殖→有性生殖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简单→复杂 低等→高等 水生→陆生 单细胞→多细胞

三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 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生物全解: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 (1)杂交、自交、测交 (2)性状、相对性状、显(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2.孟德尔遗传定律: (1)基因分离定律(2)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减数分裂: 对象、过程、结果、周期 (2)减I主要特征、减II主要特征 , 减数分裂、受精作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3)精子的形成过程(4)软细胞的形成过程(5)受精作用(6)意义2.有性生殖的有关概念和判断细胞分裂方式的方法3.基因在染色体上 (1)基因与染色体的平行关系(2)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①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②基因的自由组合的实质4.伴性遗传(1)概念(2)实例:如常显:多指、并指常隐:白化伴X显: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隐:色盲、血友伴Y:外耳道多毛症第三章:基因的本质1.DNA分子的结构特点2.DNA分子的复制:(1)发生时期(2)发生条件(3)复制的分子基础(4)特点(5)意义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与DNA的关系(2)DNA片段中的遗传信息(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4)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4.DNA分子中碱基量的关系第四章:基因的表达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1)RNA的种类(2)转录(3)翻译(4)密码子(5)反密码子2.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中心法则(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基因突变①概念②实例③特点④意义(2)基因重组①发生因素②意义2.染色体变异(可用显微镜看到)(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实例②类型③结果(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染色体组②单倍体:a.概念b.成因c.特点d.应用:单倍体育种③二倍体④多倍体a.概念b.实例c.特点d.人工诱导多倍体: 方法、成因、原理、实例3.人类遗传病(1)概念(2)单基因遗传病①概念②种类:显性遗传病(常显、伴X显)、隐性遗传病(常隐、伴X隐)③特点(3)多基因遗传病①概念②病例③特点(4)染色体异常遗传病①概念②种类③特点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1.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1)杂交育种①概念②原理③过程④有点⑤缺点⑥举例(2)诱变育种①概念②原理③过程④优点⑤缺点⑥举例2.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概念(2)原理(3)基因操作工具(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①提取目的基因的途径②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结合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1)种群(2)基因库(3)基因频率(4)进化原材料(5)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3.隔离与物种的形成(1)物种(2)隔离①概念②种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③意义4.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共同进化①概念②原因(2)生物多样性①层次②形成原因③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1

一、遗传的基本规律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二、细胞增殖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2

基因的本质

1.DNA的化学结构:①DNA是高分子化合物:组成它的基本元素是C、H、O、N、P等;

②组成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三部分组成:一个脱氧核糖、一个含氮碱基和一个磷酸;

③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四种。DNA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可以得到四种不同的核苷酸,即腺嘌呤(A)脱氧核苷酸;鸟嘌呤(G)脱氧核苷酸;胞嘧啶(C)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T)脱氧核苷酸;组成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脱氧核糖和磷酸都是一样的,所不相同的是四种含氮碱基:ATGC;

④DNA是由四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聚合而成的脱氧核苷酸链。

2.DNA的双螺旋结构:DNA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相间排列在外侧,形成两条主链(反向平行),构成DNA的基本骨架。两条主链之间的横档是碱基对,排列在内侧。相对应的两个碱基通过氢键连结形成碱基对,DNA一条链上的碱基排列顺序确定了,根据碱基互补 配对 原则,另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也就确定了。

3.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这种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构成了DNA分子自身严格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碱基含量计算中的应用:①在双链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是相等的,占整个分子碱基总量的50%;

②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的比值与其互补链中相应的比值互为倒数;

③在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中的不互补的两碱基含量之和的比值(A+T/G+C)与其在互补链中的比值和在整个分子中的比值都是一样的。

5.DNA的复制:①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

②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③条件:a、模板:亲代DNA的两条母链;b、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为;c、能量:(ATP);d、一系列的酶。缺少其中任何一种,DNA复制都无法进行;

④过程:a、解旋:首先DNA分子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称为解旋;b、合成子链:然后,以解开的每段链(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随的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不断地延长,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互相盘绕成螺旋结构,c、形成新的DNA分子;

⑤特点: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

⑥结果: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

⑦意义:使亲代的遗传信息传给子代,从而使前后代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

⑧准确复制的原因:DNA之所以能够自我复制,一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能为复制提供模板;二是因为它的碱基互补配对能力,能够使复制准确无误。

6.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7.核酸种类的判断:首先根据有T无U,来确定该核酸是不是DNA,又由于双链DNA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G=C,单链DNA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来确定是双链DNA还是单链DNA。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3

人类遗传病

1.判断顺序及 方法 ①判断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总数,如果患者很多连续每代都有即为显性遗传。如果患者数量很少,只有某代或隔代个别有患者即为隐性遗传。(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②先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病还是X染色体遗传病。方法:看患者性别数量,如果男女患者数量基本相同即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如果男女患者的数量明显不等即为X染色体遗传病。(特别:如果男患者数量远多于女患者即判断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反之,显性)

2.常见单基因遗传病分类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假肥大型)。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②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③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

④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遇常染色体类型,只推测基因,而与X、Y无关

3.多基因遗传病: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年糖尿病。

4.染色体异常病:21三体(患者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症(患者缺少一条X染色体)。

5.优生 措施 :①禁止近亲结婚。(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禁止结婚);②进行遗传咨询,体检、对将来患病分析;③提倡“适龄生育”;④产前诊断。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4

染色体变异

1.染色体组的概念及特点:①由合子发育来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②而由配子直接发育来的,不管含有几个染色组,都只能叫单倍体。

2.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②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③根据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确定染色体数目。染色体组数=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染色体形态数。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5

1、生物体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称隐性性状隐性性状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所得子 一 代中没有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没有显现出来的性状。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不是“双亲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而是研究者“只关注了一对相对性状”。不存在只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生物。

3、杂合子自交后代没有纯合子理论上,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的后代中有一半是纯合子。

4、纯合子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相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纯合子;不同的纯合子杂交后代是杂合子。

5、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基因包括核基因和质基因两类,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核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相等; 质基因在子代体细胞中出现的机会是不相等的。

6、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具有相同的细胞学基础二者的细胞学基础不同; 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7、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也可能不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8、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一定相同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

9、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一定不同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完全可能相同。如,在完全显性时,含有相同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以不同。如,在完全显性时,隐性纯合子与含有显性基因的个体。

10、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一定不同表现型不同,基因型也可能相同,原因是环境条件不同。

11、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只有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12、细胞连续分裂两次,一定是发生了减数分裂若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那么,发生的一定是减数分裂;若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也复制了两次,那么,发生的只能是有丝分裂。

13、体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成熟的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

14、生殖细胞能进行减数分裂生殖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

15、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就是成熟的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还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成为生殖细胞。

16、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能两两配对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只有同源染色体才能两两配对。

17、只有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中才有同源染色体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生物,其体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

18、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生殖细胞中有同源染色体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体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单倍体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除此之外,体细胞中都是具有同源染色体的;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多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理论上存在的同源染色体。

生物高中必修二知识点 总结 相关 文章 :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大全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生物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必修二)

★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实验知识点梳理

★ 高中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文章标签: # 染色体 # 基因 #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