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高考物理出现原题2020,高考原题物理题中

tamoadmin 2024-07-0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物理题目,thanks2.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有哪些?3.求高考物理大题常用的公式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

1.高考物理题目,thanks

2.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有哪些?

3.求高考物理大题常用的公式

高考物理出现原题2020,高考原题物理题中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R?/T?=k),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30、贝克勒尔:法国物理学家;首次发现了铀的天然放射现象,开始认识原子核结构是复杂的。

31、玛丽·居里夫妇:法国(波兰)物理学家,是原子物理的先驱者,“镭”的发现者。

32、约里奥·居里夫妇:法国物理学家;老居里夫妇的女儿女婿;首先发现了用人工核转变的方法获得放射性同位素。

----《摘自百度空间》

1858:普尔克尔:观测到阴极射线。

1887:赫兹:观测到光电效应(光具有能量)。

1890:汤姆孙:气体放电管实验。

1890:伦琴:发现X射线(伦琴射线)。

1897:汤姆孙:断定阴极射线本质是带负电粒子流。

1898:汤姆孙:汤姆孙模型(电子均匀分布在原子核各处,也称枣膏模型或西瓜模型)。

1900:普朗克:提出能量子(当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一个最小能量值为单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叫做能量子)。

1913:波尔:原子结构假说,提出三条假设:轨道假设、能级假设、越迁假设。

1919:卢瑟福:大小质子,并猜想中子的存在。

&1918~1922:康普顿:康普顿效应(光具有动量[速度和质量])。

1924:德布罗意:德布罗意波(物质波)。

1929:戴维孙、汤姆孙:证明电子的波动性。

1932:查尔威克:发现中子。

1938:哈恩:核裂变。

----《原创》

时间不用记,很多,但也不难记。

有事没事拿几个考考你同桌(当然是在没准备的时候,想到哪个就问哪个,考试一般就考人物与其发现的配对而已),过不了几天就都记住了。

高考物理题目,thanks

好多啊,看在你是高考考生的份上,帮你看看。

37、加速度是减速度的两倍,假设叫做2a和a的话。那么加速到最大速度v时间为v/2a,从最大速度v减小到零的时间为v/a,所以,加速减速时间比1:2,B选项正确。

下滑总时间3秒,也就是平均速度12/3=4米每秒,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最大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的两倍。所以最大速度8米每秒。A错误。

根据前面的讨论,可以求出,下滑加速度为8米每秒?,减速度为4米每秒?所以,受力,加速阶段为10-8=2(还要乘以质量),减速阶段10-4=6(乘以质量)所以,受力比1:2,C正确。

位移比,因为平均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等于时间比,所以是1:2D错误。

4、BD应该不存在相撞的可能吧,没有图不太清楚,不过我想不出他们会相撞的理由。

12、下滑力部分不显示,所以,滑块对斜面有效地力只有2N垂直于斜面的力。

而斜面对测力计而言,水平方向力不显示,所以,那2N的垂直于斜面的力,要分解到竖直和水平面上,只有竖直面上的 √3 N 有效。

这个题目R2没给大小,无法计算。

8、A项明显不对,不可能一直一样的,不然磁场放在那里干么用的。

B选项应该打错了,最后是匀速直线运动,不是匀加速,最后磁场力平衡掉重力以后,滑块对木板就没有压力了,也就没有摩擦力了,所以也就没法加速了。

CD都是最后木板的加速度算错了。应该是0.6N/0.21kg的加速度。

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有哪些?

答案BCD

分析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 E=BLv,回路总电流 I=E/1.5R,安培力 F=BIL,所以电阻 R1 的功率 P1=(0.5I)2 R=Fv/6, B 选项正确。由于摩擦力 f=μmgcosθ,故因摩擦而消耗的热功率为 μmgvcosθ。整个装置消耗的机械功率为(F+μmgcosθ)v。

祝你愉快!!!

求高考物理大题常用的公式

高考物理题型全归纳有如下:

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4.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5.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1.V=X/t

V是平均速度(m/s)X是位移(m)t是时间(s);

2.Vt=Vo+a0t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t是时间(s);

3.X=Vot+(1/2)at?

X是位移(m) Vo是初速度(m/s)t是时间(s)a是加速度(m/s?);

4.Vt?-Vo?=2aX

Vt是末速度(m/s)Vo是初速度(m/s)a是加速度(m/s?)X是位移(m);

5.h=(1/2)gt? Vt=gt Vt?=2gh

h是高度(m)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

t是时间(s)Vt是末速度(m/s);

6.G=mg

G是重力(N)m是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

7.f=μFN

f是摩擦力(N)μ是动摩擦因数FN是支持力(N);

8.F=kX

F是弹力(N)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9.F=ma

F是合力(N)m是质量(kg)a是加速度(m/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公式

1.a向=V?/r=ω?r=(2π/T)?r=(2πf)?r=ωV(ω=φ/t)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V是线速度(m/s)r是半径(m)

ω是角速度(rad/s)φ是弧度(rad)t是时间(s)

T是周期(s)f是频率(Hz);

2.F合=F向=ma向=m(V?/r)=mω?r=m(2π/T)?r

=m(2πf)?r

F合是圆周运动的合力(N)F向是向心力(N)

m是质量(kg)a向是向心加速度(m/s?)V是线速度(m/s)

r是半径(m)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

f是频率(Hz);

3.F引=F向=m(2π/T)?r=G(Mm/r?)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m是质量(kg)

T是周期(s)r是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M是质量(kg);

4.推导公式:∵F引=F向∴g=G(M’/r’?)

∴G(Mm/r?)= m(V?/r) =>V=

=mω?r =>ω=

=m(2π/T)?r =>T=

=m(2πf)?r =>f=

=ma向 =>a向=GM/r?

F引是引力(N)F向是向心力(N)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M是质量(kg)

m是质量(kg)r是半径(m)V是线速度(m/s)

ω是角速度(rad/s)T是周期(s)f是频率(Hz)

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

a向是向心加速度(m/s?)M’是该天体的质量(kg)

r’是该天体的半径(m);

5.

ρ是天体密度(kg/m?)R是天体半径(m)

G是引力常量(6.67×10-11N/(kg·m?)T是周期(s);6.W=FScosθ

W是功(J)F是力(N)S是沿力的方向移动的位移(m)

cosθ是力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余弦;

7.P=W/t=FV

P是功率(W)W是功(J)t是时间(s)F是力(N)

V是速度(m/s);

8.W=ΔEp=mgΔh=mg(h1-h2)

W是重力势能做的功(J)ΔEp是重力势能(J)

m是物体的质量(kg)g是重力加速度(9.8m/s?≈10m/s?)Δh是高度差(m)h1是起始高度(m)

h2是终止(末)高度(m);

9.ΔEp=(1/2)kX?

ΔEp是弹性是能(J)k是劲度系数(N/m)X是伸长量(m);

10. Ek=(1/2)mV?

Ek是动能(J)m是质量(kg)V是速度(m/s);

11.动能定理:W总=(1/2)mVt?-(1/2)mVo?

机械能守恒:E=Ep+ Ek+Ep’

W是总能量(J)m是质量(kg)Vt是末速度(m/s)

Vo是初速度(m/s)E是机械能(J)Ep是重力势能(J)

Ek是动能(J)Ep’是弹性势能(J)。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公式

1.

F是电场力(N)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C?)

q1、q2是电荷带电量(C)r是两个电荷的距离(m);

2.E=

E是电场强度(N/C或V/m?均可,1N/C=1V/m?)

F是电场力(N)q是电荷量(C)

*点电荷:

EQ是点电荷电场强度(N/C或V/m?均可,1N/C=1V/m?)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C?)

Q是点电荷带电量(C)r是半径(m);

3. φ=

φ是电势(V)E是电势能(J)q是电荷量(C);

4.

=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 q是电荷量(C)

WAB是从A点到B点做的功(J)

EpA是A点的电势能(J) EpB是B点的电势能(J)

φA是A点电势(V)φB是B点电势(V);

5.UAB=Ed

UAB是A、B两点的电势差(V)d是距离(m)

E是电场强度(N/C或V/m?均可,1N/C=1V/m?)

6.C=

C是电容(F)Q是电荷量(C)U是电势差(V);

7.推导公式:

E===

E是电场强度(N/C或V/m?均可,1N/C=1V/m?)

U是电势差(V)d是距离(m)Q是带电量(C)

k是静电力常量(=9.0×109N?m?/C?)

ε是相对介电常数;

8.q=It

q是电荷量(C) I是电流(A) t是时间(s);

9.I=(欧姆定律) I=(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I是电流(A) U是电势差(电压)(V) R是电阻(Ω)

E是电动势(V) r是内电阻(Ω)

推导公式:E=U外+U内=IR+Ir

U外是外电路电势差(电压)(V)

U内是内电路电势差(电压)(V)

串联电路总电阻:R=R1+R2+

并联电路总电阻: =+=>R=

*串联分压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流与电阻成反比:“串正并反”!

10.P=UI W=UIt=Pt

P是电功率(W)U是电势差(电压)(V)I是电流(A)

W是电功(J)t是时间(s)

推导公式:∵I=,P=UI∴R=,P=I?R

U额是额定电压(V)U实是实际电压(V)

P额是额定功率(W)P实是实际功率(W)

R是纯电阻电路的电阻(Ω)

Q=I?Rt,R=ρ

Q是电流产生的热量(焦耳热)(J)L是导体长度(m)

ρ是电阻率,由材料本身决定(Ω?m)

S是导体横截面积(m?);

*欧姆定律中的所有公式要求是在纯电阻电路中使用。注意电动势(电源)的内阻r不可忽略!

11.F=BIL

F是安培力(N)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

12.Φ=BS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

13.f=qVB

f是洛伦兹力(N)q是电荷量(C)V是速度(m/s)

B是磁感应强度(T);

推导公式:∵f=F向∴qVB=m∴R=T==

f是洛伦兹力(N)F向是向心力(N)q是电荷量(C)

V是速度(m/s)B是磁感应强度(T)m是质量(kg)

r是半径(m)T是周期(s)。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2)公式

1.Φ=BSsinθ

Φ是磁通量(Wb)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

sinθ是磁场方向与导体面的夹角正弦值;

2.E=n

E是感应电动势(V)n是匝数(匝)

Φ是磁通量的变化量(Wb)Δt是磁通量的变化时间(s);

推导公式:E=n=nS=nB=BLVsinθ

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

ΔS是变化面积(m?)ΔB是变化磁感应强度(T)

L是有效长度(m)V是速度(m/s)

sinθ是磁场方向与运动方向的夹角正弦值;

推导公式:F安= q=nP安=P电=

F安是安培力(N)Vm是最大速度(m/s)

R是外总电阻(Ω)r是内总电阻(Ω)

r’是导体本身电阻(Ω)P安是安培力的功率(W)

P电是电功率(W)V是速度(m/s);

3.E自=L

E自是自感电动势(V)L是自感系数(H)

ΔI是变化自感电流(A)Δt是变化时间(s);

4.e=Emsinωt

e是电动势(电压)(V)Em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

ω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rad/s)t是时间(s);

5.Em=nBSω

Em是电动势(电压)的峰值(V)n是匝数(匝)

B是磁感应强度(T)S是面积(m?)

ω是线圈转动的角速度(rad/s);

6.T=

T是周期(s)f是频率(Hz);

7.I==0.707Im Um==0.707Um

I是电流的有效值(A)Im是电流的峰值(A)

U是电压的有效值(V)Um是电压的峰值(V);

8.

U1是原线圈两端电压(V)U2是副线圈两端电压(V)

n1是原线圈的匝数(匝)n2是副线圈的匝数(匝);

推导公式:n1I1=n2I2

I1是原线圈中的电流(A)I2是副线圈中的电流(A)

n1是原线圈的匝数(匝)n2是副线圈的匝数(匝)。

文章标签: # 电荷 # 物理学家 #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