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三毛高考零分,三毛什么水平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重庆网友冒充江苏考生造谣高考成绩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关于他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处罚,主要看他的造谣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如果后果比较轻。依照相关的治安处罚条例来处罚。如果严重扰乱社会持续,就需要按照刑法的规定来量刑。根据重庆这位网友的事情来龙去脉以及造成的社会后果,律师认为造谣者应该被拘留。事情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一位网友趁高考热度,搞恶作剧。这位重庆网友

1.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

三毛高考零分,三毛什么水平

重庆网友冒充江苏考生造谣高考成绩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关于他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处罚,主要看他的造谣所造成的社会后果。如果后果比较轻。依照相关的治安处罚条例来处罚。如果严重扰乱社会持续,就需要按照刑法的规定来量刑。根据重庆这位网友的事情来龙去脉以及造成的社会后果,律师认为造谣者应该被拘留。

事情其实也很简单,也就是一位网友趁高考热度,搞恶作剧。这位重庆网友冒充江苏普通高考生,在今日头条讲述自己由于在英语考试时突涂选择题卡的时候延迟作答,最后被考务办老师查监控发现,上报省里。最后英语考试被判处零分。但是就是这样高考成绩还达到533分。这件事在网上发酵,引起了广大网友热议 很多人为这个孩子可惜,认为江苏省教育考务院的行为不近人情,从而对高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提出质疑。

这件事引起江苏考务办的高度重视。在网上进行了辟谣,指出这位考生的所有信息都是假的,他在网上发布的成绩截图也是P的。并且这位网友的行为损害了高考的权威性和信誉,对不明事情真相的人起到了误导作用。于是责令这位网友删除帖子,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同时保留了追究该网友法律责任的权利。从法律角度来说, 这位网友散布的谣言已经扰乱了社会秩序,情节轻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重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同时还会有5百元的罚款。

这位网友不知道是出于何种目的来编造和发布谣言,也许是搞恶作剧,只能说他的行为非常愚蠢,完全是法盲,以外网络是法外之地,可以胡言乱语。等待他的是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为自己的造谣买单。

辩论:高考文理不分科对于学生个人发展利大于弊

“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从古至今,各行各业的英雄层出不穷,有的英雄成就自我、名垂青史;有的“英雄”红极一时、后悔不迭,比如今天所说的这位英雄不仅后悔不迭,还付出了沉痛代价,他这个“英雄”之名是青春时期的血气方刚,还是哗众取宠的有意为之?

再说这个男子之前,我们先来提一下白卷英雄,白卷英雄虽然凤毛麟角,却也不足为奇,像著名的白卷英雄张铁生、蒋多多等人,莘莘学子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个别考生决定放手一搏,他们批判高考制度,想以零分来引起注意,赢得破格录取,这些白卷考生能够用前途做赌注实在是过于另类,寒窗苦读数载,众人都希望可以通过高考收获果实,而这些胆大的考生能够孤注一掷实在令人“叹服”。

关于张铁生、蒋多多的白卷事迹已传遍网络,今天所说的这位白卷考生更是别出一格,12年前,理科成绩优异的他故意考0分,在高考卷上写数学论文的这位考生后来怎样了?现在的他过得还好吗?

一、英语成绩导致吉剑与大学失之交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位考生的出身,这个男子名叫吉剑,1989年出生于中国云南,很多人说90后是疯狂的一代,吉剑作为代表,也是80后为数不多的“疯狂者”。他的疯狂不仅仅是因为不想高考。

吉剑成绩优异、自幼聪慧伶俐,家境贫困的他深得父母对其学业的支持,他的数理化成绩名列前茅,可惜却碰到了硬骨头英语。曾经有人高呼英语考零分,因为我爱国,就在于对英语的一种学而不会的状态。这让爱学的吉剑又气又急:“怎样才能把英语成绩提上去呢?”

并非是吉剑不努力,而是一上英语课就开始犯困打盹,在理学科遨游的吉剑一遇到英语课就有苦难言,甚至为了学好英语开启了头悬梁、锥刺股的苦学生涯。但吉剑很无奈,即使按照老师给以的指导背单词背作文,依然收效甚微,他不止一次想:“上辈子是得罪了外国人吗,这辈子要吃尽学英语的苦。”

2007年,吉剑参加第一年高考,果不其然,英语成绩导致吉剑依然名落中山,与大学失之交臂,令人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吉剑第一年的高考成绩是个极端,理科成绩较为喜人,英语寥寥几分,严重拉低了总体分数,吉剑无缘大学。

二、复读的一年后再高考

对于一个家徒四壁的家庭来说,供吉剑读书已用尽所有,而吉剑发挥失常,是选择辍学打工还是再考一年?这个选择不仅关乎吉剑的前途,也关乎吉家的生活水平。

如果要再供吉剑复读,意味着全家人继续要节衣缩食,吉剑父母坚信吉剑一定会金榜题名,东拼西凑为他凑足了学费。

看着年迈的父母,吉剑内心悲怆:一定要学好英语、考上大学、慰藉父母。带着家人的嘱托,吉剑踏上了前往复读的征途。

2008年,这一年的吉剑19岁,复读的压力如影相随,他的理科成绩名列前茅,偏偏文科成绩不如人意,尤其是英语,吉剑曾表示,“英语乃是他选择交白卷的万恶之源”。

在经过了一年的复读后,吉剑的英语水平怎样了?

出水才见两腿泥,高考最能看出吉剑复读效果,复读的吉剑在进考场后突然心烦意乱,他觉得高考制度过于不公,想到自己为了学习英语付出的种种心血,不由得脑子一热,产生了一个大胆想法:另辟蹊径或许可以死里逃生,背水一战可能可以收获惊喜。他希望通过另类举措引发教育厅的重视,从而可以被破格录取。

吉剑想到此开始飘飘然地付出行动,他故意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内部,批判高考制度、发表对数学、物理的见解,堪称发自肺腑的“理科论文”。

吉剑想要得零分,可惜未遂,他的四科成绩考到了168分。他的事迹也被三百多家媒体争先报道,成为了高考中“最亮的仔”。

看到这一幕,很多小伙伴忍不住呼:“随便做了几个题就考到了168,如果认真做,说不定就能达成心愿、考上大学了。”

可惜没有如果,吉剑要为此付出后半生的悔恨代价。

高考过后,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自知不会有奇迹出现的吉剑突然清醒:“考场上做了什么,我为什么故意考零分……”

他辜负了父母的殷切厚望,因为异想天开浪费了父母心血,羞愧万分的他和同学成为了逆行者:他的同学去到大学读书深造,他则背上了行李去昆明谋生。

那么,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吉剑能够顺利入职吗?

三、后来的吉剑

愧对父母的吉剑万般痛心,19岁的他初次步入社会历经万般社会毒打。

起初,他去到永康在一家滑板厂做了三个月的装配工,收益甚微。

接着。去到了一家防盗门公司做打字员,入不敷出。

后来,帮助一家跑步机生产商做网络运营,此后开启了另一番人生。

无论在哪个行业,吉剑始终没有停下过学习的脚步,在不断的磨砺中,他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文学加电商。

有了高考后一夜走红的经历,有了食不果腹的遭遇,吉剑的人生有了极大的沉淀,厚积薄发。

2011年,22岁的他凭借《诺贝尔奖:中国在流口水》登上美国《思想家》,思想文集《像狗一样活着》完稿,第一本小说《良知与欲望》网上连载。这三本代表作极大彰显了吉剑的文学才华和文学底蕴。

而吉剑有了文学创作的动力后,更加坚定了文学之路,他为自己取笔名为“心海时空”。希望自己有海一样的心情,可以朝夕有突破有进步。

2012年,23岁的吉剑吉剑创建网站:心海时空,先后接受过《新京报》、《中国新闻周刊》、《南方电视台》、《凤凰卫视》、网易等媒体的采访,这些网站给吉剑一个更好的认知,无形中增加了他的知名度。

2013年,24岁的吉剑接受“金华日报”采访,深度描绘当年高考0分事情,深度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媒体首次公开照片。

2014年,25岁的吉剑开始涉足商业创业,极具商业嗅觉的他在淘宝创建“心海时空商城”,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将淘宝生意运营得风生水起,获利居多。

2015年,26岁的吉剑经过两年的奋斗已有百万身价,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一片模式。

2018年,29岁的吉剑在杭州买房,定居杭州,有了心的归宿。

总结

回顾吉剑的奋斗之路,他从“白卷考生”到百万富翁,这个历程让吉剑感慨万千: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创造奇迹。

给你转发一个高人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及时分科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惊闻教育部拟于2020年高考取消文理分科,一时愕然!这个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取消文理分科”的呼声已经喊了几年,持此论者虽都是些专家教授,但他们的依据大都站不住脚。比如普遍的理由是分科后“文不学理,理不学文”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完整。其实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只需文科增加理科课程,理科增加文科课程即可,何必非要取消分科呢?当前高中不是实行选修课吗,在分科的前提下,文科选修理科的课程,理科选修文科的课程不就很好吗?

我以为分科是我国教育的优点,而不是缺点。

分科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做法,取消分科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举措。

分科是有利于学生成才的举措,而及时分科更是培养人才的关键!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分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文理分科是客观需要

文理分科首先是学科知识的客观要求。当前的学科知识从大的方面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体系。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大自然的奥秘,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基于此,大学也针对专业的不同分为理工类和文史类两大类。由此可见,不管是研究内容还是研究方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不同的。那么对于学习者而言,学习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也应有所不同。这就是说,在中学阶段文理分科是极有必要的。

文理分科其次是顺应学生天赋的合理分流。学生天赋有别,有的善文,有的专理,有的精于计算,有的善于思辩。有的善于逻辑推理,有的则擅长联想想象。有的学数学根本不开窍,有的写文章根本不入门。学数学不开窍的文章能写得超棒,写文章不入门的理科能学得超强。文理分科,正是顺应学生们的天赋差异,解除他们的精神负担。让他们专心于自己爱好和擅长的领域,这样才能更早的有所成就啊!

文理分科更是促进学生时间有效利用的重要保障。时间的有效利用?可能还没有人提过这个问题。一般人认为,只要把时间用于学习,就算有效利用了。其实不然。很多人初三以后再学习数学就没有了丝毫意义,还有一些人学了若干年英语结果一无用处。这些都是无效学习。只有对学生的人生和事业有所帮助的学习才算是有效学习。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时间是一定的,知识的海洋又浩如烟海,做了这些,就不能做那些。让学生把时间更多的用在对自己意义更大的科目上不是更好吗?而文理分科能最低限度地减少学生的无效学习,促进其时间的有效利用。

我赞同文理通识,但要在分科的前提下。从根本上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体系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学习社会科学离不开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也离不开社会科学。所以说,我认为分科以后,文科生还要继续学习自然科学;理科生还要继续学习社会科学。但是学习方法和学习目的都应该有所区别。比如文科生学习科学,可不必把做题当作必须;理科生学习文史,大可不必去死记硬背。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也知道点物理化学,周汝昌先生也知道原子电子,余秋雨先生也知道牛顿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如果为了这一需要,而去让我们的文科生像理科生一样去做大量的数理化题目,是不是太不负责任呢?

我认为,文理分科以后,最好有专门的文科用科学教材和理科用社会教材,并附相关的阅读书目。这样使每个学生都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条腿走路,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这难道不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吗?

二、及时分科才能促进学生成才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看,文理分科正是顺应学生天赋、顺应人才发展的需要。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的天赋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同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他们的特长和弱点是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学生也随之自然地产生分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可以说每个阶段学生都有分化。教育必须顺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及时分科,强化其特长,促进其成才。

小学阶段,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学生应该最先被发现和挖掘出来,让他们接受更多的专项训练和专业知识,顺应他们的天赋,挖掘他们的潜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其它科目的要求则可适当降低。所以,到小学毕业,有志于艺术、体育的学生就可以分化出来。这可以看作第一次分科。

初中阶段,随着所学课程的增多,学生因天赋和爱好的不同会自然分化,集中表现在文理的偏科。一部分文强理弱;一部分理强文弱;一部分文理都强;一部分文理皆弱。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大可不必求全责备。初中毕业,为顺应每个学生的发展,应将他们合理分流。最好高中文理科单独招生:文科好的选择文科,理科强的选择理科,文理都强的自主选择,文理都弱的上职业中专或技术学校。这可算第二次分科,也就是通常的文理分科。

到高中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趋于稳定,能够基本确立自己的志向。所以高中毕业,学生在专攻文理科的基础上都应该能选择自己理想的专业。这是第三次分科。

到大学阶段,通过对本专业的系统学习,学生会发现任何一个学习领域都是没有止境的。此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研究,进而有所成果,有所创造。这该是第四次分科了。

让每个学生最后都能在各自领域有所创造,这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必须及时分科。允许他们少学或不学某些对他们将来意义不大的科目,这样他们才能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钻研自己的特长科目。

这样看来,分科正是顺应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要求,给他们提供了最大的选择余地和发挥空间,有利于他们术业专攻,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为每个学生着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这才是最合理的教育,也是最公平的教育。

当然在过去分科以后文科就不学理了,理科就不学文了,这是不对的。笔者以为分科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学习中有所侧重,不至于盲目。

三、“文理通才”是对大多数学生的苛求

现在很多人主张学生应“文理通识”, 北大教育学博士王国平尤其明确说“从培养专才向造就通才发展是未来的趋势”!

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未来社会需要的是“文理通识”的人才。他们认为当代科技飞速进步,不学科学是跟不上时代的;人文学科博大精深,不懂文化也是不行的。既然这样,教育就要把学生都培养成“文理通识”的人才,务必让他们全面发展,决不能让他们被社会淘汰!

这种想法对不对?似乎有理。但稍作分析就发现其错误了。

“文理通识”,确实很好,但是文理不通识,也未必不好。未来社会确实需要“文理通识”的人才,但也需要只通文或只通理的,甚至文理都不通只有技术的也一样需要。有位退休老教师对人才是这样看的:“航天员是人才,研制宇宙飞船的科学家是人才,给航天器铆铆钉的也是人才。”

还有一点,谁不想“文理通识”呢?谁不知道“文理通识”好呢?可是能做到的人总归是少数,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达不到!别人不说,毛主席就达不到。传说少林有七十二绝技,没有人能练全的。师傅也不允许弟子多练,一般弟子只许选一项,天赋高的也不过能练成两三项。都练成好不好?好。那师傅为什么不让徒弟练呢?能力达不到啊!

学生的智力是有差别的。有的文科、理科学起来都得心应手,有的数学根本不开窍。有的外语能学三四门,有的连一门都学不通。不顾学生的差别,一味要求他们“文理通识”是不客观不科学的,这只能给学生增加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所以,及时文理分科不仅是顺应学生特长的发展,同时照顾了每个学生的弱点。百米运动员之所以不练十项全能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他百米成绩非常突出,另一方面还因为他的铅球、标枪实在是弱项!他可能打打篮球,那是他的业余爱好。

让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看学生的求学过程,这其实是一个不断选择不断放弃的过程。开始每个学生都想把所有科目学好的。但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天赋、爱好等各种因素,他们不得不放弃一些科目。

比如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认为有些学生是因为有音体美的特长而选择了艺术和体育,也可以认为其他学生是因为自己五音不全、绘画不行、体育没有特长,而放弃了音乐体育美术。有谁不想唱得动听呢?有谁不想画得漂亮呢?有谁不想跑得快呢?可是天赋不高,无可奈何,只能放弃。当然也有一些学生在各方面都不错的,把这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即使是业余爱好也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单是器乐,就学不过来。

到了初中阶段,随着所学科目的增多,知识难度的加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也更突出的表现出来。多数学生因智力所限,就会出现偏科现象。如果此时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可以放弃一些科目。比如数学,有些学生初三的数学已经基本学不懂,再让他学高中数学,学高等数学怎么可能学懂?再比如外语,可能因为天赋或者兴趣的原因,有同学成绩差一点,有什么要紧呢?如果他确定自己将来不能出国留学且不从事需要外语的职业的话,也可以放弃。甚至语文,有的同学可能到高中时期写文章还不开窍,那也没什么要紧。只要数理化好,完全可以暂时不在乎他的语文成绩。因为语文的文章属社会科学范畴,到将来关于自然科学的论文他未必不会写。

我们必须承认学生智力的差别,出现弱科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如果把音乐、体育、美术算在内的话,学生偏科就更多更明显了。确实有一些学生天赋较高,文理都学也很轻松,也有艺术细胞,还是运动健将。但那是极少数。大多数学生的资质是比较平常的,强迫他们学太多只会适得其反,最终什么也学不好。如果允许他们放弃一些科目,把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自己的专长科目,那结果会好得多。

另外,学生在学习中之所以感觉苦感觉累,多是因为弱科。优势科目给他带来的多是快乐。试想,一个初三数学都学不会的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的时候是什么状况?让一个五音不全的人一定要练习声乐会是什么状况?关键是那种学习根本没有意义。因为数学对于他的将来肯定无关紧要。著名作家三毛,数学总考零分。因为怕数学而天天逃学,结果不也成了作家?

古语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允许学生适当放弃自己的弱科,他们才有可能有所作为啊!

结束语

很显然,取消文理分科,追求文理通识,是按照最高等的人才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其谬误是显而易见的。而及时分科,包括体育生、艺术生,也包括文理科,这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才的关键。比如一个有体操天赋的学生,到高中“文理通识”之后再去练体操他还能成才吗?绝对不能。请不要说他属于特长生,是特殊情况。其实哪科的人才不属于特长生呢?

记得袁贵仁部长在答记者问解读《纲要》时有这样一段话:“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这是我们的根本任务。我们首先从这里抓起,凡是阻碍人才培养的,我们都应当改革;凡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我们就坚持。”

笔者认为文理分科是有利于培养人才的,应该在适当改革的前提下坚持。

另外笔者认为不仅要分科还要“及时分科”,怎样才算及时?我以为还该提前一点,初三文理分科就比较及时。这一点我在前文已有阐释。如果不这样的话,像三毛、钱钟书、毛泽东、喻大华之类的人才就有可能被拒高中门外。当然分科以后,课程无需变化,文科班数学、物理、化学照学不误。这样也就照顾了其他的同学的不同需要。中考时,文科生这些科目的成绩仅作参考就是了。

文章标签: # 学生 # 分科 # 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