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祥云高考成绩,祥云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5-17 人已围观

简介1、又见学郎赴考门,桌前忐忑解题人。倾情写上来生愿,用笔说出明日尘。万马纷纷独木挤,千军悻悻水中民。人生得意从今起,跨过桥头满地春。 2、中台高应列星文,千骑骖驔拥画轮。起草已夸双笔健,登科更占一枝春。龙津如宴芝泥湿,雁塔题名麝墨新。祇待甘泉重奏赋,彯缨长奉属车尘。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祥云高考成绩,祥云高考状元

1、又见学郎赴考门,桌前忐忑解题人。倾情写上来生愿,用笔说出明日尘。万马纷纷独木挤,千军悻悻水中民。人生得意从今起,跨过桥头满地春。

2、中台高应列星文,千骑骖驔拥画轮。起草已夸双笔健,登科更占一枝春。龙津如宴芝泥湿,雁塔题名麝墨新。祇待甘泉重奏赋,彯缨长奉属车尘。

3、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4、金玉堂中凌紫烟,榜登龙虎浩歌还。题琼字俊新妆贵,名动集贤功要圆。

5、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6、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7、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江花绕屋厅事近,烟树连城野趣真。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寒窗苦读十二年,高考恰逢端午节。胸有成竹细答卷,金榜题名报国恩。

10、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1、高中状元皆理想,考试发挥须正常。加减乘除细思量,油墨浓香抒情长。

12、予昔尝推二子能,试篇每出辄嗟惊。文章即日开鹏运,兄弟同时醉鹿鸣。乐善自怜心不负,知人独喜眼偏明。来春早附登科录,甲乙应联旧姓名。

13、十二含窗苦学勤,稚童弹指已青春。天文地理诗书饱,理化生英满腹深。行品兼修知道义,挥毫纵笔报师恩。题名金榜终得志,驰骋八方再塑身。

14、寒窗十载沐东风,春色满园桃李红。含苦茹辛英学子,文思敏捷任从容。流光溢彩场场顺,笔走龙蛇步步聪。但愿明朝毫吐秀,他年折桂必凌空。

15、十年磨利剑,明朝试锋芒。大鹏同风起,高居金榜上!

16、艳阳六月碧空烧,千万大军过独桥。凿壁匡衡犹在目,囊萤车胤视为标。鲸鱼最喜游江海,鸿雁由来飞宇霄。折桂蟾宫圆夙梦,祖先光耀梓桑骄。

17、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8、万千学子闯潼关,梦寐青云踏九川。数载寒门将进酒,陈年窖酿举杯欢。

19、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20、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及第全胜十政官,金汤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22、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2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4、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便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25、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津。

2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7、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28、楚月穿春袖,吴霜透晓鞯。壮心欲填海,苦胆为忧天。役役惭金注,悠悠叹瓦全。丈夫竟何事?一日定千年。

29、秉笔凝思绣前程,亮剑拼搏个个勇。聪灵沉着书佳运,不负寒窗铸人生。

30、久居台阁多忧畏,欲荐贤才涉比周。灰死寸心甘不动,雪侵双鬓未能休。封章事寝空腾谤,制诰词荒益自羞。唯爱君家棣华榜,登科记上并龙头。

3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2、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33、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34、长安此去无多地,郁郁葱葱佳气浮。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处楼?

3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36、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7、鹤引朝阳硕香飘,十年寒暑苦煎熬。勃发英姿在青年,胆气身坚志向高。锲而不舍心勿骄,而今振羽竞挥毫。坦荡笔底凭栏望,鹰击长空浪滔滔。

38、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39、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40、苦辛垂二纪,擢第却沾裳。春榜到春晚,一家荣一乡。

41、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悬。万里便随金狱族,三台仍惜玉连钱。花浮酒影彤霞烂,日照衫光瑞色祥。十二街前楼阁上,卷帘谁不看神仙?

42、雪中草草漫裁诗,沂国平生已可知。今日功名付家婿,百花头上更何疑。

43、及第全胜十政官,金鞍镀了出长安。马头渐入扬州郭,为报时人洗眼看。

44、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45、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47、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48、书卷寒窗夜复明,天中贡院傲群雄。华章折桂题金榜,丽句夺魁步玉宫。横扫古今伏岭虎,尽淘继往弄江龙。振兴华夏从头跃,驰骋神州济世功。

49、金榜题名墨尚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50、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51、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52、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53、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54、又是一年高考到,寒窗十载试狂飚。展开学子双飞翼,挤断人生独木桥。叹我天朝无捷径,忧心家国折弯腰。何时破解千秋结,以了江山此恨消。

55、少年学子意飞扬,十载寒窗试剑芒。腹内诗词存万卷,胸中律韵有千行。浓情入砚书佳句,妙笔生花著锦章。六月人间风正好,青春着墨笑留芳。

56、读尽家藏万卷书,萧然华发宦游初。区区狱掾何须愧,聊把春秋试绪余。

57、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酒,会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58、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9、於赫皇祖,昭明有融。惟文之德,惟武之功。河海静谧,车书混同。虔恭孝飨,穆穆玄风。

60、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61、桂在蟾宫不可攀,功成业熟也何难。今朝折得东归去,共与乡闾年少看。

62、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63、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64、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65、书扬银翅越崇山,笔架金桥跨碧滩。历尽寒窗风雨路,云蒸霞蔚艳阳天。

66、高骋冲天发厚藏,考生今日理丰镶。顺开航道春江满,意在笔前呈玉郎。

67、高堂养育恩难忘,考取佳绩来报偿。加紧寻得用武地,油门加速奔辉煌。

68、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69、吴生重赴举,轻别得伤心。贫友欲沽酒,豪家不典琴。溪僧来会送,国士到争寻。预想登科后,无因访竹林。

70、人心如良苗,得养乃滋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

71、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故乡若问登科事,便是当初老榜官。

72、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7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74、春来无处不闲行,楚闰相看别有情。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

75、高山流水琴声扬,考场视同坐课堂。加速审题细推敲,油然而生心欢畅。

76、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77、捷音西下亟蜚星,二隽辞锋旧莫京。桂树前宵减清影,棣华同日擅香名。谢家兰玉真门户,苏氏文章亦弟兄。此去提衡霄汉上,鹏抟鲲运更论程。

78、又逢五月摘新桃,学子临场须苦熬。求取功名腾骥足,激扬文采试牛刀。蟾宫折桂襟怀阔,虎榜探花志气豪。更上兰台阶一步,轻帆击水破云涛。

79、寒来暑往不辞耕,苦读多年始有成。鲲驭祥云千里远,雷鸣苍宇万花荣。蛟龙入海翻波浪,虎啸山林鸟兽惊。磨难艰辛终得报,黄金榜上挂其名。

80、世间得意是春风,散诞经过触处通。细摇柳脸牵长带,慢撼桃株舞碎红。也从吹幌惊残梦,何处飘香别故丛。犹以西都名下客,今年一月始相逢。

81、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发,百花皆后春。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82、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83、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84、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5、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8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87、万里云烟绕画楼,客居无事转深愁。秋风翠阁看初动,玉露金茎望欲流。廿载承恩谁报主,一生僚属且封侯。明朝努力长安道,不为晴川恋旧游。

88、禁漏初停兰省开,列仙名目上清来。飞鸣晓日莺声远,变化春风鹤影回。广陌万人生春色,曲江千树发寒梅。青云已是酬恩处,莫惜芳时醉酒杯。

89、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90、纸上谈兵意味穷,胸存浩气贯长虹。笔中江山千秋事,日月高中万古风。

91、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92、磨剑十年终作器,寒窗不负读书痴。欣看桃李成龙凤,苦盼蟾宫折桂枝。海角潇湘由我去,京华吴越任君驰。大鹏直上云天外,赏尽红花得意时。

93、共贺登科后,明宣入紫宸。又看重试榜,还见苦吟人。此得名浑别,归来话亦新。分明一枝桂,堪动楚江滨。

1980年,北京在全国率先试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它被简称为“高自考”,不受年龄、学历、身体条件限制,不设入学考试,宽进严出,考生自己选专业,自己安排学习和考试。这种培养模式大大满足了改革开放后的人才需求。到1995年,北京每25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参加了“高自考”。

1. 不受学历年龄限制的“高考”

上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上大学好比“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十分困难。然而,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祖国建设需要大量人才,单靠全日制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何况,社会上还有不少奋发学习的自学者,他们渴望通过严格的考核,使其学历得到国家承认。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运而生。

据本报1980年10月31日1版《市政府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核制度》记载,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们要建立适当的考核制度,业余学习的人们经过考核,证明达到高等学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就应该在使用上同等对待。”1980年5月,中央书记处在讨论教育工作时,重申了这一精神。1980年10月29日,北京决定在全国率先试点建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

北京实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消息经本报刊发后,引发社会极大关注。这是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降低了准入门槛,凡户口在北京的公民,不受学历、年龄的限制,只要自愿申请,就能参加考试。如果分数达到了规定要求,可以获得大学基础科、专科和本科毕业证书。一般来说,获得本科学历要考17门左右,获得专科学历要考10门至14门。

对此,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负责人表示,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发掘和选拔人才开辟了新的渠道,它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社会风气,推动业余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2. 资料员成首考“状元”

1981年6月7日,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首次开考,第一门是哲学。当天,有近3000名考生参加考试。他们当中,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机关干部、科技人员、中小学教师和待业青年。从年龄来看,大多数是年轻人,最小的十七八岁;也有一部分人在50岁上下,年龄最大的考生是一位74岁的退休女教师。(1981年6月8日《北京日报》1版,《三千名立志自学成材的考生积极应试》)

文科考生中,来自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的资料员冯援朝是“状元”,她考出了93分的好成绩。其实,冯援朝连初中都没毕业,到研究所工作也才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冯援朝深感自己知识贫乏,便努力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开始自学:她先是跟着广播学习日语,几年下来,已能查找整理日文资料,并能熟练地用日文打字。1981年,她考入社会科学院办的业余大学,下班后,要从工作地点西郊花园村赶到建国门外院部去上课。尽管紧张、艰苦,但是她却觉得,自己所追求的是正确的,即使艰苦也感到幸福。(1981年7月15日《北京日报》2版,《坚持刻苦自学的人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自学风”。从那以后,很多人像冯援朝一样,走上了自学考试之路。

3. 干部队伍兴起“自考热”

1983年1月23日,本报二版头条《欢迎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摘要刊发了读者来信,反映出当时党政干部们渴望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愿望。

北京燕山石油化学公司市政工程公司专职团干部李桂珍在信中写道:我是团干部,过去几次想报考“业大”、“电大”,但都因工作离不开,未被批准。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的决定,点燃了我心灵之火。我决心制订自学计划,坚持到底,参加考试。

1990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热情解答考生的问题。韩柏/摄

为了满足党政干部的学习需求, 1983年,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包括政治理论基础课和业务基础理论课两大类,共12门。此举把自学、机关办学和教育部门考试结合起来,并纳入了干部教育计划。(1983年2月19日《北京日报》1版,《关于党政干部基础科考试安排》)

此后,踊跃学习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技术和文化的热潮在本市干部队伍中兴起。截至1983年6月,本市有3.9万余人陆续参加了中文、哲学、法律、数学、工业经济、商业经济、金融、档案管理、英语、工业与民用建筑、农学、党政干部基础科12个专业的自学考试,其中,干部占50%以上。踊跃参加学习的干部中,既有业务管理干部,也有党政干部;既有中青年干部,也有年逾五十的老同志。他们的学习自觉性越来越高,许多人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198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干部踊跃学习政治理论、专业技术和文化》)

1983年6月14日,《北京日报》1版

4. 催生一批民办大学和社会辅导班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兴起,催生了一批民办高校和社会辅导班。

1983年初,本市第一所民办大学——燕京高等外语学校开始招生。这所学校是由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有关人士联合创办的,他们从高等院校等单位聘请离休、退休或在职教师担任教师。学生毕业后参加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大专学历。(1983年1月29日《北京日报》2版,《燕京高等外语学校招生》)

1994年,在祥云教育中心,“高自考”学生排队领书的场面颇为壮观。袁学进/摄

1983年底,朝阳区民办人民科学文化大学业余大专班开始招生,该校是由首都文教、科学界部分人士发起筹办的,学制3至4年,学生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开设的专业考试。(1983年12月5日《北京日报》2版,《朝阳区民办人民科学文化大学今起招生》)

通过自学之路培养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一些知名高等院校,如北大、北师大等积极协助兴办广播、电视讲座、辅导班,不少单位还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补习学校,为自学者创造学习条件。

2000年,考期临近,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学员利用周末到辅导学校听课。谢荣楚/摄

据本报1997年1月15日6版《京城自学高考创新记录探源》报道,上世纪90年代,祥云教育中心办的辅导班在京城颇有名气。这里开设了12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由300余名来自北大、人大和北师大等高校的教师负责授课,学生可以任选教师听课。因为管理严格规范,学员参考合格率较高,1996年公共课的首次应考及格率大都达到了70%。

5. 每25名成年人就有1人“高自考”

由于师资来自正规高等院校,考试管理又比较严格,社会普遍认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文凭很“硬”,是真材实料。

1986年,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向20位自学高考本科生颁发了学士学位证书。这些毕业生的学位是由北京师范大学学位委员会审查通过的。为了证明这些学生的学习质量,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组成了专门的调查组进行追踪,结果表明:这20人接受的试题,其难度与北师大在校本科生不相上下。他们参加中文专业规定的18门课程考试,全部及格,其中15人的平均成绩超过70分。对他们的毕业论文,时任北京大学副校长朱德熙认为,不低于任何高等院校中文系毕业论文的一般水平,其中有些篇,即使在高校中文系里,也应该归入优秀一类。(1986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自学高考文学学士质量合格》)

1986年11月11日,《北京日报》1版

事实上,因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不受年龄、学历、身体条件限制,不设入学考试,宽进严出,考生自己选专业,自己安排学习和考试,不但满足了没有机会进入高校学习的青年的学习愿望,更给那些不能脱产学习的工作骨干带来了极大方便,所以,报名参加考试的人越来越多,到1995年时,北京每25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参加自学考试。(1995年11月24日《北京日报》1版,《每25人有1人走进考场》)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社会信誉也得到了国外教育界的认可。截至1997年,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20余所大学明确承认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课程成绩和学历。(1997年4月23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自学考试报考人数再创纪录》)

1997年4月23日,《北京日报》1版

如今,我国教育事业繁荣,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不再是培养人才的主流,但是这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开创的终身学习的精神一直传承至今。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新华社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文章标签: # 自学 # 考试 #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