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姓刘高考状元_高考状元刘涵

tamoadmin 2024-07-13 人已围观

简介1.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2.哪一个姓氏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最大?3.求!高考作文分类素材4.《折腾岁月》txt全集下载1. 两道古文常识题 一、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妇(全是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称对方); 贱称:独夫(即暴君)、竖子(指童仆,“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时童仆都是穿这种衣服,所以称为“竖子”)。 那个13

1.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

2.哪一个姓氏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最大?

3.求!高考作文分类素材

4.《折腾岁月》txt全集下载

姓刘高考状元_高考状元刘涵

1. 两道古文常识题

一、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妇(全是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称对方);

贱称:独夫(即暴君)、竖子(指童仆,“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时童仆都是穿这种衣服,所以称为“竖子”)。

那个13是不是“愚”啊?LZ确定没打错?如果是“愚”的话就是谦称。

“鱼取生”从来没听说过……不懂……抱歉、

二、

经:伐檀(出自《诗经》);

史: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屈原列传(出自《史记》)、崤之战[出自《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张衡传(出自《后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

子:察今[出自《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劝学(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集: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促织(出自《聊斋志异》、项脊轩志、捕蛇者说(出自《柳河东集》)、六国论(出自《嘉佑集·权书》。

《草药》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额……

2. 好答案会+分文言文 古文 的古代文化风俗常识

你在百度文库 搜古汉语常识,里面有很多同类文章,挨个看一下古 代 汉 语 文 化 常 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六、古代时间、长幼特殊名称1、阴历十五为望,阴历十六为既望或继望;每月底为晦(大月是三十,小月为二十九,初晦即指正月月底);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日。

2、老大为伯,老二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数第二都称为叔, 最小的叫做季。

3.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居于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 女娲 精卫 23.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3.D 14 B 15.C 16.(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

(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此题可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曰”等断句。

D项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

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选D。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的切分。

例如本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理解错误,不包括“王后”。

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例如本题选项B则是考查古代对帝王等称谓的文学常识。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本题重点词语:彻、当、黜、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彻、当、黜、进退、耀、示”等关键词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

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

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

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

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

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9.B 10.D 11.B 12.B 13.(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轻视。从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没有交换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

从上文的语境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那些县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换”义外,还可讲成“轻视,看不起”。

所以根据上下的具体语境,应讲成“轻视,看不起”。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原文的标点为: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

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D项,“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 “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

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1)分点“善”“辟”“客”“家”“焉”一处1分。

(2)分点“阑”“目”“固”“竟”“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第一题的“家”就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

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

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

全中国,甚至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姓氏应该是刘姓。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李或王,那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姓氏人口总数比较大而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就实力而言,应该是刘姓要强大些。王、李很多时候是量胜,但质胜,或者说是量、质两方向的综合实力,刘姓应该是强于王、李等。刘姓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刘姓是中国古代产生帝王最多的姓氏,大小王朝累计统治东方文明长达一千多年之久:在百度和搜狗百科中都可以查到,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先后产生正统皇帝多达92人!另外,历史上的刘氏诸侯国也是世界最多,刘姓称诸侯王者多达1000多人。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氏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韦国、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刘姓不但皇帝数量众多,而且,皇帝水平也高,刘姓也是中国产生明君最多的姓氏,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等,都是功勋卓著的一代英主!中国十大杰出皇帝的名单里,就有三个属于姓刘!中国封建社会的15个盛世,由刘姓皇帝统治下产生的就占了6个,超过了三分之一!分别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元嘉之治!搜狗百科里明确指出,中国历学家在评价刘姓时用了简短的二十个字:“泱泱刘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

二是刘姓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姓氏:刘姓统治的汉朝是属于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其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唐朝!很多人会误认为唐朝比汉朝强大,那是因为唐朝离现代时间较短,让人产生错觉。而事实上,刘汉的强大程度,远超唐朝,盛唐的巅峰时期,的确比不比汉朝的鼎盛时期差,但可惜唐朝的强大,只是短短维持了几十年 ,当唐朝中后期,回迄,吐蕃多次占领血洗长安,洛阳。一个首都六次被攻陷、天子九次出逃、开国称臣、军旗挂狼头,和晚清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汉朝却是封建皇朝维持时间最长的,版图最为稳定的,从来没被当时异族血洗过的。其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罗马帝国相当!刘姓统治的朝代,定义了一个民族的名字,叫“汉族”,定义了一个国家的语言,叫“汉语”,命名一个国家的文字,叫“汉字”!而李唐,只有在美国某个角落的一块小地盘叫“唐人街”。多插一小段来论证刘汉比李唐影响更深远,刘汉PK李唐:1,汉立国四百年,唐立国三百年,汉胜(东西汉中间虽有个王莽篡位,但唐朝中间也有武周代唐)。 2、军事上,汉胜唐。汉朝除初期对匈奴作战比较被动外,对内对外战争完胜,拓西域,灭匈奴,不教胡马度阴山。即使汉亡,它的继承者“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对付四方的少数民族割据完全是打着玩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曹魏一己之力能征辽东(高丽),控西域(这一点宋朝的皇帝应该脸红),蜀汉七擒七纵孟获。更难得的是,汉朝四百年,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城始终都在中央手中。唐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世界著名。唐初对突厥也比较被动,后虽然也消灭了突厥。但是对西域的控制力度较弱,比不上两汉,不但表现在对中亚的开拓过程中与阿拉伯帝国竞争失利,即使自汉朝以来就归顺中央的西域诸国也是反叛无常。再次表现在与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割据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终唐一朝,吐蕃始终独立于中央之外,并且始终威胁着唐朝的安全(青藏高原是元、明、清三朝千辛万苦才正式纳入中央的)。所谓的几个著名的公主嫁给干部,那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不是上下级的赐婚。唐朝都城长安曾四次被少数民族割据、叛军、潘镇割据军队攻破(755年,安禄山破长安,763年,吐蕃破长安,783年,泾原叛军破长安,881年,黄巢破长安),长安基本被打烂了,龙脉尽失,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中央将都城定在长安的原因之一。唐朝灭亡后,它的继承者汉族割据完全被少数民族割据压制,比起三国时期汉族割据差远了。就算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甚至都不能控制幽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更别提西域了。3、经济上,汉胜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强弱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口数量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GDP。《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唐朝即使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展,至最顶峰的安史之乱前,都没有达到东汉末年的规模。 4、文化上,汉平唐。汉朝武帝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主流价值观。最牛逼的是,汉朝给了古老的华夏族一个崭新的名字—汉族。即使有唐诗,即使有万邦来贺的和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两千年来,汉人从来就是汉人,没有变成唐人(不信的话可以看自己的)。汉朝还给中原农耕民族注入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中华名将灿若星河,能说出这句话的也只有汉将陈汤。

三是刘姓人口数量较大,分布极广。刘姓人口在百家姓当中排第四位,刘姓人口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以通过一些民间彦语来印证。在姓氏民俗方面,有很多关于刘姓的流传很广的句子,比如:“刘天下,李半边”,“张王李赵遍地刘”、“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刘李张王满天下”,这些关于姓氏文化的口头禅中,都有刘姓的影子,可见刘姓在百家姓中实力之强,影响力之大。

四是刘姓名人数量大,综合影响力高。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录古今刘氏名人达1500多位,列中华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名人综合影响指数位居第一名。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尖端位置,都不乏刘姓人的身影。有千古一帝刘彻;有与诸葛亮并称,代表智慧的象征性人物刘伯温;有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刘徽;有著有《战国策》的伟大史学家刘向;有著名诗人刘禹锡;有杰出宰相刘罗锅;有歌神刘三姐;有抗英法名将刘铭传。。。。远古的不说,刘姓在现代社会,也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比如政治方面的;军事上的刘伯承、刘华清等;商界的刘銮雄大亨、刘强东、刘永行兄弟;文学界的刘震云、刘庸;科学界的刘振兴、刘宗正等;体育界的刘长春、刘翔、刘璇、刘国梁等;圈的刘德华、刘青云、刘若英、刘涛、刘亦菲、刘诗诗、刘晓庆等。这些人的名字都如雷贯耳!特别是对身体素质、智力和情商要求都非常严格的航天员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的九位航天员中,刘姓独占三籍,占了三分之一!分别是刘伯明、刘旺、刘洋。

五是刘姓子孙人品相比其他大姓而言相对较好。刘姓人士中刚烈之士比较多,像民族英雄刘铭传,反元义士刘福通,反封建烈士刘光弟,革命先驱刘志丹等,就连刘姓女子,也不失刚勇之气,比如说为真爱舍生的刘兰芝,为革命献身的刘胡兰。。。。并不是说刘姓就没有坏人,但相比而言,败类在刘姓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大姓要低很多。像“上联:李刚李阳李浩李双江,下联:家暴冲锋枪;横批:李家牛逼。”这样的段子,没有机会写得出来。大的范围不说,单单是是非最多界,这么多刘姓明星,口碑貌似都不错,像刘德华,刘若英,刘涛等,堪称界的典范,想在刘姓明星中找出一两个类似春哥、冠希之类的人物,似乎很难。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刘姓人氏智商总体在各大姓氏当中偏高。这点可以通过公认的最能代表智商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高考结果来作说明。据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对17-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的统计,王姓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132人,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100强榜首;李姓状元有129人,名列第2;刘姓和张姓状元各有120人,并列第3;陈姓状元有111人,居第5。王姓、李姓状元总量虽然多于刘姓,但其人口数量都在9000万以上,刘姓人口总数只有6700万,却能产生与张姓8700万人口同样多的状元,比例也高于李、王、张、陈等,说明刘姓人口的综合智商在各大姓氏当中还是相当高的。

最后,刘姓人氏中帅哥美女也比较多。比如界里经典的帅哥刘德华,民众赞不绝口的美女神仙姐姐刘亦菲和女神刘涛;新生代也毫不逊色,男童刘诺一和女童刘楚恬分别是男女儿童界的最佳形象代表。

除了以上优点,刘姓当然还有很多优秀的特质,篇幅限制就不能一一列举了。综上所述,刘姓应该是中国范围内最厉害的姓氏,这是我研究姓氏文化多年来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结论,这也应该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答案!如有网友有其他答案,欢迎砖拍。可能会有极个别人口较少的小姓人口综合素质也会比刘姓高,但由于小姓缺乏研究素材,一般不在主流姓氏学者的研究范围之列,而且,即使小姓人口质量高,人数较少,也难在国内形成姓氏影响力,所以亦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名门望族,所以也谈不上所谓实力和厉害了。

哪一个姓氏对中国各方面的影响最大?

然而有一位伟大的女性,也许她的名字没有孟母和岳母她们声名显赫,但她却成绩斐然,功德无量。她就是苏洵的妻子,苏东坡的母亲――程夫人。

苏轼母亲程氏在18岁时嫁入苏家,当时苏洵年仅19岁,还是一个未知世事的懵懂少年。司马光在为程氏所写《苏主簿夫人墓志铭》中赞美她“喜读书,皆识其大义。并说:“夫人姓程氏,眉山人,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归苏氏。程氏富,苏氏极贫。”

程氏嫁入程家后,两人婚姻生活曾一度过得十分艰难。于是,有人建议程氏求助于自己的娘家,但却被有志气的程氏一口拒绝了,她不愿意听到别人说自己丈夫靠她家里接济来维持生活的闲言碎语。

据说,苏洵从小就很不喜欢读书,不知自强和上进。婚后依然没什么改进,照旧到处游荡,不懂得挣钱养家,一度使得从富家嫁过来的程氏抑郁不乐。

苏洵后来自己也承认“昔予少年,游荡不学,子虽不言,耿耿不乐,我知子心,忧我泯没。”也许是在婚后妻子程氏的百般苦劝之下,或者是受到了艰难时世的客观逼迫,苏洵忽然在他25岁那年幡然醒悟,决定“治学”发奋读书自强自立。

先说苏轼的出生年月问题,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中把苏东坡的生年定为1036年,而其它资料则记载为1037年或1036年不等,其实这容易理解。

苏东坡生于中国旧历的十二月十九日,按公历推算应该是1037年的元月8日,所以准确的说应该是1037年。

苏轼的出生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轼生,眉山彭老山上的草木尽枯,说苏轼能夺山川之灵气,吸天地之精华,要到1101年苏轼去世后,还精灵于彭老山,草木才重新茂盛起来。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苏轼的出生,也就是普通人家有了一个男孩罢了,没啥特别的。

苏轼从他呱呱落地到步入学堂之前未见发生什么故事,直到六岁被送到一所道人办的私塾后才算渐显与众不同。

据说在一百多个学童中,这个姓张的道士老师唯独喜欢苏轼和一个后来据说成了仙的学生。那个学生叫陈太初,后来中科举却不愿做官,坚决出家做了道士,一心去圆神仙梦。再后来终于在一个朋友家的门口实现了梦想,好像是忍了几天不吃饭,才咽气成仙的。为啥大家都承认他白日飞升了呢,原来在抬这陈太初的尸体的时侯,他竟然突然开口了,说别抬,我自己走。从此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不是得道成仙还是什么了呢?谁也不好说。

这件事对刚接受启蒙教育的苏东坡来说,并不是好事。道人老师的心爱弟子当然对老师的职业引起了极大兴趣,以至于从此少年东坡迷上了学道,竟至到了青年时代还不对女人产生兴趣,拒不找媳妇。

好在苏洵挺有耐心,经无数次做工作才算使儿子明白了女人不是老虎,成仙不如做官,做人传种接代更重要,东坡也因此留在了俗世。据说长辈作主为他取王弗为妻时,她还逃婚到山里去呢。

东坡少年时代爱好广泛,尤对诗文极有天赋,十岁时便经常口诵不少惊人的诗句;书法才能几乎如同天授,据《名胜志》载:小学阶段的苏东坡,就读于栖云寺,便给所在的连鳌山题了“连鳌山”三个大字。大概宋代的眉山没有现成的学堂,那几处有名的书院又路途遥远,所以苏东坡幼年就读的地方不是道观就是寺院,以至少年东坡不但倾心道家老庄,而且对佛理也颇有兴趣,禅学更见功力。

东坡的父母大概经历了陈太初后,发觉苗头不对,就赶快脱离道观、寺院,干脆让苏轼缀学回家自己当起孩子们的老师了。这个决策应该是对的,苏洵高考科举不乍的,,可对教育孩子还是很成功的。能一包到底教出两名进士,而且事实摘取了高考状元的桂冠,从古至今少有。

说到东坡的母亲程氏,不愧为优秀的小学教师。东坡八到十岁之间,苏洵进京参加进士试,结果皇天负了有心人。落榜之后的考生没有几个心情愉快的,苏洵也不会例外,懊恼之下便到江淮一带散心旅游,这期间两个孩子的教育重担就全压在了母亲肩上,所以苏轼、苏辙兄弟的小学教育,实际上是靠他们母亲来完成任务的。。

程氏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除了以背诵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外,还经常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宋史苏东坡的传记与苏辙为他母亲写的长篇碑文里,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成功的事:

程氏正教孩子后汉书中的《范滂传》,书中记载:后汉时的范滂因反对宦官虐政而遭通缉,范滂为不连累县令以及母亲而主动投案,范母送行则大义凛然:“你今天能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得盛名,又求长寿,岂可兼得?”范滂跪拜而辞老母。

母亲叹谓儿子:“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这时十岁的东坡竟然提问道:“妈,我长大之后若做个范滂这样的人,您愿不愿意?”

程氏慨然回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可见程氏从小就对东坡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实际上苏洵夫妇觉得亲自教学也有些欠缺,所以在苏东坡十三岁那年,就把兄弟两人一起送到寿昌书院读书。老师姓刘名巨,字微之,据说这刘老师还是被东坡给羞吓辞职跑掉的。原因是刘巨做了首《鹭鸶诗》,想在学生面前表示一下,原诗是: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

这时,不懂事的东坡说了,老师啊,我就把你诗的最后三个字改一改,就是把逐风斜改成落蒹葭,全诗就成了:  鹭鸟窥遥浪,寒风掠岸沙。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

刘巨听后既大惊又大喜,当场表扬天才学生:“吾非若师也。”马上 辞了职。宋以后好多诗评家认为东坡的“落蒹葭’比“逐风斜”要形象贴切有意境。

刘老先生走了,苏氏兄弟又回到了家,还是由爸妈亲自继续在家教育,在家读书的亭院当时名号“南轩”,后来被苏洵改成了“来风轩”,这里便成了东坡的“三味书屋”,苏东坡对此地感情尤深,后来东坡的《梦南轩记》一文中这样记载:“将朝尚早,寐,梦归纱谷行宅,遍历蔬园中,已而坐于南轩。既觉,惘然思之,南轩,先君名之来风者也。”

这里说得远了,回头来说苏轼母亲,今天从苏轼和苏辙的诗文以及回忆中,也可以看出程氏早期教育对苏轼、苏辙两兄弟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比如苏轼的性喜直言,就与程氏的言传身教和影响不无关系。

苏东坡的散文《记先夫人不残鸟雀》,其主旨虽是“言政刺过”,但另一个角度看,也与程夫人的影响有着关系,苏轼少年时书房前“竹F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几年后,“皆巢于低枝,其d可俯而窥也”。人鸟共处,环境优美怡人。这种鸟语花香的氛围,皆因苏轼的母亲程氏“恶杀生”,所以“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所以苏轼的书房前才有这般景致。

而苏辙,在记述他的母亲时也说:“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育下,兄弟俩小小年纪就博通经史,“已而,二子同登进士第。然而,当他们兄弟俩高中进士时,母亲程氏却于同年四月初八孤独地在家中离世。当时苏轼兄弟俩因刚中进士不在身边,苏洵也在京师,虽说苏轼兄弟回眉山丁母忧,可也留下了人生最大的遗憾

苏东坡母亲夫人

求!高考作文分类素材

中国影响力较大的姓氏应该是张、王、刘、李、陈这些姓氏。但真要在这些姓氏当中比个高下,可以夸张一点地说,在百家姓当中,论影响力,论实力,应该是刘姓比较突出。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是李或王,那可能是由于这两个姓氏人口总数比较大而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就实力而言,应该是刘姓要强大些。王、李很多时候是量胜,但质胜,或者说是量、质两方向的综合实力,刘姓应该是强于王、李等。刘姓的厉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刘姓是中国古代产生帝王最多的姓氏:在百度和搜狗百科中都可以查到,无论是建立王朝的数量,还是称帝的人数,刘姓都远多于其他姓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帝王专业户” 。先后产生正统皇帝多达92人!另外,历史上的刘氏诸侯国也是世界最多,刘姓称诸侯王者多达1000多人。自刘累、刘康公开始,刘氏4000年连绵不断,先后建立朝代包括韦国、西汉、东汉、蜀汉、前赵、南朝宋、后汉、南汉、北汉、辽朝、刘国、西辽、玄汉、北辽、胡夏、后辽、大齐、东辽、汉国、东丹、燕国等王朝。刘姓不但皇帝数量众多,而且,皇帝水平也高,刘姓也是中国产生明君最多的姓氏,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汉景帝刘启、汉武帝刘彻、汉宣帝刘询、光武帝刘秀、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等,都是功勋卓著的一代英主!中国十大杰出皇帝的名单里,就有三个属于姓刘!中国封建社会的15个盛世,由刘姓皇帝统治下产生的就占了6个,超过了三分之一!分别是: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光武中兴,明章之治,元嘉之治!搜狗百科里明确指出,中国历学家在评价刘姓时用了简短的二十个字:“泱泱刘氏,帝王之尊,民族之名,影响之巨,万姓之首!”

二是刘姓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姓氏:刘姓统治的汉朝是属于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其对世界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唐朝!很多人会误认为唐朝比汉朝强大,那是因为唐朝离现代时间较短,让人产生错觉。而事实上,刘汉的强大程度,远超唐朝,盛唐的巅峰时期,的确比不比汉朝的鼎盛时期差,但可惜唐朝的强大,只是短短维持了几十年 ,当唐朝中后期,回迄,吐蕃多次占领血洗长安,洛阳。一个首都六次被攻陷、天子九次出逃、开国称臣、军旗挂狼头,和晚清相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汉朝却是封建皇朝维持时间最长的,版图最为稳定的,从来没被当时异族血洗过的。其对世界的影响力和世界历史上最著名的罗马帝国相当!刘姓统治的朝代,定义了一个民族的名字,叫“汉族”,定义了一个国家的语言,叫“汉语”,命名一个国家的文字,叫“汉字”!而李唐,只有在美国某个角落的一块小地盘叫“唐人街”。多插一小段来论证刘汉比李唐影响更深远,刘汉PK李唐:1,汉立国四百年,唐立国三百年,汉胜(东西汉中间虽有个王莽篡位,但唐朝中间也有武周代唐)。 2、军事上,汉胜唐。汉朝除初期对匈奴作战比较被动外,对内对外战争完胜,拓西域,灭匈奴,不教胡马度阴山。即使汉亡,它的继承者“魏、蜀、吴”三个军事集团对付四方的少数民族割据完全是打着玩的,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曹魏一己之力能征辽东(高丽),控西域(这一点宋朝的皇帝应该脸红),蜀汉七擒七纵孟获。更难得的是,汉朝四百年,不论长安还是洛阳,都城始终都在中央手中。唐朝内战内行,外战外行世界著名。唐初对突厥也比较被动,后虽然也消灭了突厥。但是对西域的控制力度较弱,比不上两汉,不但表现在对中亚的开拓过程中与阿拉伯帝国竞争失利,即使自汉朝以来就归顺中央的西域诸国也是反叛无常。再次表现在与吐蕃、回鹘等少数民族割据的竞争中优势不明显,终唐一朝,吐蕃始终独立于中央之外,并且始终威胁着唐朝的安全(青藏高原是元、明、清三朝千辛万苦才正式纳入中央的)。所谓的几个著名的公主嫁给干部,那是国与国之间的联姻。不是上下级的赐婚。唐朝都城长安曾四次被少数民族割据、叛军、潘镇割据军队攻破(755年,安禄山破长安,763年,吐蕃破长安,783年,泾原叛军破长安,881年,黄巢破长安),长安基本被打烂了,龙脉尽失,这也是为什么唐朝灭亡后,再也没有中央将都城定在长安的原因之一。唐朝灭亡后,它的继承者汉族割据完全被少数民族割据压制,比起三国时期汉族割据差远了。就算宋朝作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甚至都不能控制幽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更别提西域了。3、经济上,汉胜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经济强弱的一个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人口数量了,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GDP。《后汉书·郡国志》注引《帝王世记》:汉桓帝永寿二年,户千六百七万九百六,口五千六万六千八百五十六人。唐朝即使经过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展,至最顶峰的安史之乱前,都没有达到东汉末年的规模。 4、文化上,汉平唐。汉朝武帝期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华民族两千年的主流价值观。最牛逼的是,汉朝给了古老的华夏族一个崭新的名字—汉族。即使有唐诗,即使有万邦来贺的和现在世界各地的唐人街。两千年来,汉人从来就是汉人,没有变成唐人(不信的话可以看自己的)。汉朝还给中原农耕民族注入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血性,封建社会两千年来,中华名将灿若星河,能说出这句话的也只有汉将陈汤。

三是刘姓人口数量较大,分布极广。刘姓人口在百家姓当中排第四位,刘姓人口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以通过一些民间彦语来印证。在姓氏民俗方面,有很多关于刘姓的流传很广的句子,比如:“刘天下,李半边”,“张王李赵遍地刘”、“张王刘李陈,天下一半人”,“刘李张王满天下”,这些关于姓氏文化的口头禅中,都有刘姓的影子,可见刘姓在百家姓中实力之强,影响力之大。

四是刘姓名人数量大,综合影响力高。在《中国名人大辞典》中收录古今刘氏名人达1500多位,列中华名人姓氏的第三位,名人综合影响指数位居第一名。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尖端位置,都不乏刘姓人的身影。有千古一帝刘彻;有与诸葛亮并称,代表智慧的象征性人物刘伯温;有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刘徽;有著有《战国策》的伟大史学家刘向;有著名诗人刘禹锡;有杰出宰相刘罗锅;有歌神刘三姐;有抗英法名将刘铭传。。。。远古的不说,刘姓在现代社会,也在各个领域独领风骚。比如政治方面的;军事上的刘伯承、刘华清等;商界的刘銮雄大亨、刘永行兄弟;文学界的刘震云、刘庸;体育界的刘翔、刘璇、刘国梁等;圈的刘德华、刘青云、刘若英、刘涛、刘亦菲、刘诗诗等。特别是对身体素质、智力和情商要求都非常严格的航天员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号的九位航天员中,刘姓独占三籍,占了三分之一!分别是刘伯明、刘旺、刘洋。

五是刘姓子孙人品相比其他大姓而言相对较好。刘姓人士中刚烈之士比较多,像民族英雄刘铭传,反元义士刘福通,反封建烈士刘光弟,革命先驱刘志丹等,就连刘姓女子,也不失刚勇之气,比如说为真爱舍生的刘兰芝,为革命献身的刘胡兰。。。。并不是说刘姓就没有坏人,但相比而言,败类在刘姓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其他大姓要低很多。像“上联:李刚李阳李浩李双江,下联:家暴冲锋枪;横批:李家牛逼。”这样的段子,没有机会写得出来。大的范围不说,单单是是非最多界,这么多刘姓明星,口碑貌似都不错,像刘德华,刘若英,刘涛等,堪称界的典范,想在刘姓明星中找出一两个类似春哥、冠希之类的人物,似乎很难。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刘姓人氏智商总体在各大姓氏当中偏高。这点可以通过公认的最能代表智商水平的全国范围内的高考结果来作说明。据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对17-2014年中国各地区省级高考状元的统计,王姓高考状元人数最多,有132人,雄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高考状元姓氏排行榜100强榜首;李姓状元有129人,名列第2;刘姓和张姓状元各有120人,并列第3;陈姓状元有111人,居第5。王姓、李姓状元总量虽然多于刘姓,但其人口数量都在9000万以上,刘姓人口总数只有6700万,却能产生与张姓8700万人口同样多的状元,比例也高于李、王、张、陈等,说明刘姓人口的综合智商在各大姓氏当中还是相当高的。

综上所述,刘姓应该是中国范围内最厉害的姓氏,这是我研究姓氏文化多年来得出的比较客观的结论,这也应该是绝对经得起考验的答案!如有网友有其他答案,欢迎砖拍。可能会有极个别人口较少的小姓人口综合素质也会比刘姓高,但由于小姓缺乏研究素材,一般不在主流姓氏学者的研究范围之列,而且,即使小姓人口质量高,人数较少,也难在国内形成姓氏影响力,所以亦不能算作传统意义上的名门望族,所以也谈不上所谓实力和厉害了。

《折腾岁月》txt全集下载

楼主,给你资料。很全,打开就可以。 那这个看看

://.sc-gk/xueke/UploadFiles_7664/200901/2009012411475526.doc

折腾岁月 txt全集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

内容预览:

折腾岁月

作者:郭蝈01

第一章 群体亮相 (上)

更新时间2009-5-26 13:36:32 字数:3335

 虽说已经进入九月,可北方这座古城却闷热异常。宿舍里就像室中的蒸笼,里外都受罪。

宿舍里哥儿几个正在无所事事地忙碌着。

老T光着膀子坐在床沿上蹂躏着一台古董收音机,收音机里不时传来夹杂着嘎嘎吱吱的歌曲,一首歌放完之后竟然是十多分钟的“卖药”广告,内容极其露骨,也可以谦虚地称之为*荡,不知道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专家主任正口吐飞沫地宣讲着一种壮阳药品(保健品)的功效,不时地还有“受益者”打来电话反馈疗效。虽然内容极其无聊,但是老T却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把收音机放在耳朵旁边,生怕漏掉一些“精彩”的内容。

老T姓唐名柳,据说是因为其父姓唐,其母姓刘,所以叫唐刘,后改称唐柳。第一次听到这名字的来历我很庆幸老T他娘不姓包。

说起老T这个称呼的由来就更有戏剧性了:第一节英语课英语老师让每个人自取一个英文名字,唐柳同学憋了半天写出了两个英文字母LT,老师不解,问其原因,答曰名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他怕老师听不懂,抑扬顿挫地给老师进行了拼写:唐,特昂唐,T(替)A(哎)N(恩)G(哥),英语老师当场吐血。

后经了解才知老T是体育特招生,400米栏在全省名列前三,而高考只考了二百多分,英语成绩是12分,可以排名全省单科成绩“尾状元”,四个英文字母念对三个已经很给面子了。老T当时报专业不知道脑袋瓜子被驴踢……

有问题再找我

文章标签: # 刘姓 # 中国 # 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