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高考文综480能考啥学校,高考文综46

tamoadmin 2024-06-09 人已围观

简介1.历史46题求答案2.如何学好文综方法3.求历史选修1的高考题4.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高考文综估分的要领是宽严适度、有理有据,估分要把“踩点”和“踩意”结合起来,“踩点”是指答的要点是否全面,“踩意”是指意思与标准答案相似。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名师对主观题给分点进行了细致的拆分。地理:找好关键词和得分要点刘驰罡大连二十四中学地理组组长36.(1)

1.历史46题求答案

2.如何学好文综方法

3.求历史选修1的高考题

4.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高考文综480能考啥学校,高考文综46

高考文综估分的要领是宽严适度、有理有据,估分要把“踩点”和“踩意”结合起来,“踩点”是指答的要点是否全面,“踩意”是指意思与标准答案相似。历史、政治、地理三科名师对主观题给分点进行了细致的拆分。

地理:找好关键词和得分要点

刘驰罡

大连二十四中学地理组组长

36.

(1)共6分

要点1:答出河流多泥沙,沉积的关键词,得3分。若没有写沉积,可酌情扣1分。要点2:答出枯水期河床裸露,得2分。若只答水位季节变化大,不得分。要点3:按答案估,1分。

(2)共8分

要点1:答出风向得2分。要点2:河谷方向与风向一致或平行得3分。

要点3:答出地形、狭管效应得3分。此题得分要点给得较为明确。

(3)共8分

此题分值均给在论据上,选择观点上是没有附分值的。

观点A:要点1:大风带来沙尘,得2分;要点2:河流搬运泥沙,得2分;要点3:用水量增加,河床裸露期增长得2分,若只写用水量,未写裸露期,不得分;要点4:风速降低,得2分。

观点B:要点1:降水多,风沙发生季节短,得2分,只答降水多也可得2分;要点2:植树造林得2分;要点3:沙源集中地的面积狭小,得2分;要点4:难以向周围扩展,得2分。

37.

(1)共6分

原因:要点:天然次生林与灌丛涵养水源得2分,关键词是涵养水源;

过程:要点1:减缓地表径流得2分;要点2:增加下渗得2分。

(2)共8分

植被变化:要点1: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得2分;要点2:沼泽萎缩得2分。

原因:要点1: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得2分,要点2:地下水位下降得2分。

(3)共6分

要点1:成材快,良好的原料(共3分),若分成两点做答,也得3分;要点2: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或促进经济发展),得3分。

(4)共4分

要点1:年降水总量少得2分;要点2:旱季时间长得2分,或答季节变化大也可得2分。

选修:每题10分

42.旅游地理

地处亚热带、海拔高、植被繁茂,夏季强调凉爽,冬季强调有积雪,共5个要点,每点2分。

43.灾害地理

要点1: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时间较短,得2分;要点2:春播推迟导致生长期缩短得3分;

要点3:扰乱了农作物正常的生长节律得3分;要点4:所以,农作物的产量会减少,质量会降低得2分。

44.环境保护

危害:要点1:危害身体健康得2分;要点2:灌溉会污染土壤,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得2分。

原因:要点1:自然净化周期长(或自净困难)得2分;要点2:人工净化困难得2分;

要点3:涉及地区广,需区域联动共同治理得2分。(或分布广,难以集中治理也可得2分。)

政治:踩意得分要把握适度原则

卞丽萍

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大连市骨干教师,大连市优秀班主任,大连市优秀教师。大连市教育学会高中政治专业委员会理事,大连市高考指导组成员,高中教师优质课评委。

目前高考政治主观题阅卷的主要方式是“踩点给分”,答案中的关键词是得分的重点。一般来讲,阅卷教师只能从学生答案中找出最显眼的所谓“关键词”,因此,关键词才是最主要的得分点。其次,学生答题时组织的语言可能同标准答案不完全一样,这时需要“踩意得分”。即学生的答案要点符合所给答案的主旨内容,也可得分。“踩意得分”不是随意得分,一定要把握适度原则。另外,试卷的字迹是否干净整洁对于得分也是至关重要的。

38.(26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分)评分标准是: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发展,(2分)促进了产值增加或推动经济增长(2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1分),提供了劳动力或增加就业(2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或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3分)(在这一点中只答土地利用率)得(2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2分)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2分)或有利于扩大内需也可得(2分)。(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每个都可酌情给2分,但不能重复给分。)

(2)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评分标准是: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3分)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3分)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3分)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3分)。如果答出监督或保护合法权益的一个方面,只能得2分。以上内容必须从政策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否则都需要酌情扣分。(如果只答出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职能等,没有具体结合材料提建议,只能得6分。)

39.(26分)(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评分标准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若这两点只答出一方面得(2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2分),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2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若两个方法论只答出一个得(2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2分),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2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评分标准是:科技创新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或答出科技能最大限度的超越时空局限汇集来自各地信息也可得(3分)。科技创新带来文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评分标准是: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这道题的答案较宽泛,只要言之有理就可得分。

由于高考政治主观题采用“踩点给分”和“踩意得分”相结合的方式阅卷,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仔细对试卷进行回顾,结合自己的答题情况,理性估分。

历史:不要拘泥于答案原话

孙玉萍

二十四中学历史教师,曾获大连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大连市“知识型职工”、中山区“三热爱”先进个人、学校“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总则:

历史估分不要拘泥于答案原话,将“踩点”与“踩意”结合赋分。主观题估分建议遵循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及时整理提纲,不要求证他人答案。二是科学把握评分标准,如考生文字表述与参考答案相同或相近,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三是细读评分细则,抓住关键词。四是宽严各估一次取平均值。

40题:关键词

(1)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带动技术和生产发展,引起重视(2分);相对论的提出(2分);观测结果的证实(2分);大战结束有利于相对论传播(2分)。

(2)态度:欢迎或宣传。(2分)

评析:西学东渐或;(2分)提升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2分)

态度:质疑。(2分)

评析:西方文明弊端,一战教训;(2分)有一定合理性,有助于反思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2分)高估传统文化价值,(2分)将西方文明、物质文明与科学等同起来,不利于,主张保守思潮。(3分)

41题:此题为看图说话,提取信息准确。开头与结尾部分应出现类似政治制度与建筑风格之间的关系,政治文明的多元与建筑艺术的不同等。参考答案的关键词必须出示皇权至上、君主立宪制、民主政治。如写封建等级制度、英国的代议制民主也可得分。

45题:

(1)土地兼并(2分)贫富分化(2分)

财政紧张(2分)

(2)简化税制,扩大纳税面;(2分) 增加收入;(2分) 商品经济发展;(2分)

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负负担相对公平。(3分)

46题:

(1)议员选举与科举功名相联系;(2分)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有一定限制;(3分)仿行宪政,议事原则自下而上,少数服从多数(3分);军国大政仍归君主。(2分)

(2)制度设计;(2分)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3分)

47题:

(1)一战后:以国家为惩处对象;(2分)二战后:增加了对战犯个人(及组织等)的惩处。(3分)

(2)对国际法的发展或创新;(2分)为处理战争问题提供法律依据(2分);有利于清算法西斯的罪行;(2分)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和平;(2分)保护人权。(2分)

48题:

(1)北宋褒奖王安石,(1分)认为王安石变法对朝廷有功(2分);南宋贬斥王安石(1分),认为北宋灭亡根源于王安石变法。(2分)

(2)目的:弘扬并推行改革,(2分)挽救民族危亡。(2分)

方法:重视历史记录者的态度;(2分)考订历史材料的真伪。(3分)

考生应多与任课教师沟通,了解主观题答案不同说法的评分标准及给分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提高估分的准确率。

历史46题求答案

1~5:BCCDA 6~10:CCBBC 11~15:BCACD 16~20:DBBAD

21~25:CDCCD 26~30:CBDAA 31~35:BDACB

36.(28分)

(1)(10分)

气候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 流短小) 人口密谋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2)(12分)

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原因;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原因: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 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6分)

①从邻国(马来内亚)购买淡水。邻国(马来西亚)而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37.(18分)

(1)(8分)

分布不均衡。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10分)

举例。

优势条件。 (说明: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38.(26分)

(1)全国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使科技进步法的修订更好地反映人民的意愿,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制定并完善科技进步法,为我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法律保障。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科技进步法的执法检查,行使监督权,保证了科技进步认的贯彻实施。

(2)有利于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打造自主品牌; 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销量; 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利润。

加大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吸引优秀的技术人才;鼓励员工参与企业创新活动;通过奖金、股权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与大学、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合作;积极申请专利,保护知识产权。

39.(26分)

(1)妈祖文化影响广大华人、华侨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 丰富其精神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促进了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 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

40.(25分)

(1)变化;秦至汉武帝时,以功勋、能力为选拔官吏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越来越注重官吏的个人品行;曹操强调“唯才是举”;西魏北周时强调德行优先,同时注重能力考察;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化先的考核制度。

原因;儒家思想对制度建设的影响日益深入;具体历史背景影响人才选拔的标准;建设高素质的官吏队伍。

(2)德和才都是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强调学校在德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德可以通过课程教育、日常考察等方法养成;在官员选拔中更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 继承古代德才兼备的人才观;适应时代需要;有利于新式人才的培养。

41.(12分)

本题没有给参考答案。

42.(10分)旅游地理

距主要客源地(抗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能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 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辆拥有多,出游率高; 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 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44.(10分)环境保护

变化特点:1976一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一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啊: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45.(15分)

(1)旗、盟是清政府针对蒙古地区制定的一种管理体制;部落、部落联盟是草原游牧民族自身的社会、政治组织。

(2)在尊重蒙古族社会传统的基础上,改造了草原的社会政治面貌;削弱了蒙古贵族的权力,加强了清政府对草原的管理;有利于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清朝统治的基础;使统一多民族国家更为巩固。

46.(15分)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3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4分)

(2)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47.(15分)

(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

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

(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48.(15分)

(1)辛亥革命前,为技翻清于朝需要借用传统文化资源,全面肯定传统文化,对辛亥革命起了积极作用,但忽略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后来全面否定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但矫枉过正。

(2)辛亥革命胜利,但很不彻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兴起。

如何学好文综方法

1、(2011?福建文综?T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常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7分)

命题立意本题以维新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切入,注重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也体现高考源于课本高于课本,重在考察学生运用辨别能力。

精讲精析第(1)题,第一小问,从关键词“风气未开”、“操之自上,则两得之”、“开国会,尚非其时”等进行总结。第二小问,背景与当时的社会存在和个人思想是密切相关,如 19世纪末的民族危机及西学的传播等等。

第(2)题,相同点可从二者的阶级立场出发,同为资产阶级维新派,都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不同点,但从材料二的信息“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来看,谭嗣同更为激进。并主张学习法国的启蒙思想而康有为则主张渐进的改革,两者的思想有明显的不同之处。

参考答案

(1)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过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

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

求历史选修1的高考题

1,书本为重,重视基础。

许多同学在学习文综这种“副科”时,都不会像语数外那么重视,也很难做到把书上的东西烂熟于心。实际山,高考中文综百分之八十五的内容都绝对来自于书本,只要花时间掌握基础就可以得到保底的不错成绩。更何况,文科本就是需要大量背诵的,花时间去背一堆语文古诗词,最后只多得两分和花同样的时间在文综上面多得几十分,明显是文综的基础掌握更有性价比!小编建议各位学习文综书本为主,重视最基础的知识。

2,标准答题,巧用模板。

文综之中,政治、历史都有很多的主观题,许多人觉得主观题就是对他们的考验,只要畅所欲言就可以,言之有理一定能拿高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根据最新的评分标准,我们答题一定要切到要点,不能什么都说,如此答题格式就很重要。大家可以在题目中标注出到底有什么问题要答,这样就可以做到不多说废话、不少抓要点。同时运用不同的题对应的不同答题模板,把所有题目规范化,最终得分也会高许多。

3,学会整理,善于提问。

小编在前几期的高考复习中都讲到了整理的重要性,文综更是如此。文综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它更加需要有效的记忆,所以我们要善于整理。对于文综里的三科,每科都要许多的知识积累,而整理成一个明确的本子、册子可以帮助我们在随时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查看。对于长时间不能掌握的问题,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提问,这样才不会有考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4,关注时事,冲击高分。

时事永远是高考中的一个重要话题,相比于理综只是利用时事来做题干,解题大多与时事无关,文综中的时事考题却是与分数息息相关。历史、政治两门考试都会涉及许多时事热点问题,想要冲击高分一定要去了解时事。小编建议大家每天在报纸上找出最重要的热点并请着家长们帮忙打印,考前看一看,提高个三五分绝对不是问题。想要冲击高分的同学一定要注意这一点,毕竟这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请使用新课标一文综的老师,或是参加过文科课标一高考的学姐学长解答谢谢了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专题15 高中历史选修(1-3)(教师版)选修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一.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4)王安石在《河北民》诗中写道,边境百姓“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这些诗句表现了作者 ①对冗兵冗官的不满 ②对田园生活的赞美 ③对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对北宋孱弱的无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21)1898年,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普天地杀戮变化之惨,未有若近世革命之祸酷者矣,盖自法肇之也”,“近世万国”目睹其祸,纷纷“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而来。……亦可鉴也”。康有为的用意在于 A.论证法国大革命的世界意义 B.坚定光绪帝实施变法的决心 C.促使光绪帝效法法国大革命 D.阐述法国大革命的严重后果(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7)“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 A.东周平王 B.东汉光武帝 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 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了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宝货”的钱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币制改革失败的原因。(10分)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2012高考文综安徽卷36)(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ú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说明了什么?(8分)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41A)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2012高考浙江自选模块0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他的政策不会妨碍人们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材料一中王安石、司马光围绕什么问题进行了激烈争论?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争论的实质,并回答变法触动了哪部分人的既得利益。(4分)(2)王安石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变法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是什么?(6分)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24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梭伦“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后世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因为雅典宪法完全是寡头政治的,……所以在群众眼中,宪法上最残酷和苛虐的部分就是他们的奴隶地位;当然,他们对于每一件别的事也一样感到不满,因为他们觉得他们自己实际上什么事都没有参与。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国家形成初期寡头政治的弊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弊端给雅典带来的社会危机。(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采取的保护平民有限政治权益的措施。(3分)(3)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3分)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29)(12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935年,法国国民收入比 1929年减少30%,企业倒闭1.1万家,失业人口超过80万。法西斯组织活动猖獗,对法国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法国社会党、激进社会党和***共同组成了人民阵线,参加大选。1936年6月,以社会党人勃鲁姆为总理的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成立。法国***虽未入阁,但表示全力支持勃鲁姆的各项政策。勃鲁姆政府执政后,开始实行改革。它规定一般工人的工资可提高7~15%,待遇极差的工人的工资可提高2~3倍,允许工人和职员在不减薪的情况下每周工作40小时、每年两周带薪休假,并要求完善集体合同制度。政府还着手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对失业工人的帮助,对法兰西银行实施监督,把部分军工企业收归国有,建立全国铁路公司等。这些改革措施对法国经济的复苏起了一定作用。勃鲁姆政府的政策遭到部分资本家的反对,有大约600亿法郎被从银行提出,其中280亿法郎被转往国外。与此同时 ,左翼政党内部就取缔法西斯组织等问题发生激烈争执。1937年2月,勃鲁姆宣布因财政困难,暂时停止执行人民阵线的纲领。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人民阵线政府成立的背景;指出勃鲁姆改革的措施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之处。(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勃鲁姆改革的作用。(4分)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36)梭伦的大盾(12分)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对梭伦改革做了如下描述: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时,平民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因为平民期待他制订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对于上述情形,不但大家的看法都一致,而且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3分)(2)梭伦为何不向平民和贵族任何一方解释法律?(3分)(3)根据材料,你认为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因素有哪些?(6分) 选修二: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一.选择题 2012年高考未涉及以“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为单独考点的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第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统治权。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权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 (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选任之。(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国务机关。附注:(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三)国府委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其他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1946年1月28日)(1)概括指出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9分)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36)(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的《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5分)(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5分) (2012高考文综福建卷41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享受英国习惯法的保护,包括由附近地区陪审团审讯的权利、举行公开集会以讨论群众疾苦的权利、向英王请愿的权利,是殖民地人民的天赋权利。                  ——第一届大陆会议《殖民地权利宣言》(1774年)材料二 13个主权国家既彼此争斗,又一起同联邦首脑斗,必然会很快地同归于尽。可是,如果我们能制定出一部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实行严格的相互钳制和相互监督,我们就完全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恢复我们的尊严和举足轻重 的地位。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1)指出材料一所述宣言与《独立宣言》对美洲政治属性认识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7分)(2)材料二所述独立后的美国政治局面,是如何通过“充满活力的开明的宪法”改变的?(8分)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0)(12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 1907年,在日本组织立宪团体政闻社,创办《政论》杂志,发表了政闻社宣言书,其中提出,“无国会之国,则责任政府终古不成立;责任政府不成立,则政体终古不脱于专制”。鉴于目前的政治状况,“君主代政府负责任之结果,一方面使政府有所诿卸,而政治未从改良;一方面使君主丛怨于人民,而国本将生摇动”。 ——摘编自《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材料二 各省谘议员多数北上,集议如何进行立宪之法……其第三次请愿书中,措词则甚激昂……系谓政府如再不允所请,则吾辈将倡革命矣。更不料清廷因此震怒,立下明谕,勒令代表等出京还里。各代表闻此乱命,亦极愤怒,即夕约集报馆中,秘议“同人各返本省,向谘议局报告清廷政治绝望,吾辈公决秘谋革命,并即以各谘议局中之同志为革命之干部人员。若日后遇有可以发难之问题,则各省同志即竭力响应援助起义独立”。 ——摘自丁文江编《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立宪派的政治主张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立宪派在推翻清朝统治中的作用。(6分) 选修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22)1941年6月,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得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后说,“如果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院为恶魔说几句好话”。这反映出丘吉尔 A.愿意承担绥靖政策失败的责任 B.希望尽快开辟第二战场 C.认为支持苏联符合英国利益 D.力主建立反法西斯同盟(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0)1940年12月底,罗斯福在一次广播讲话中说:“美国不能用缩进被窝、蒙头大睡的办法回避危险或对危险害怕,”“必须成为民主国家伟大兵工厂”。随后不久,美国 A.通过了新的《中立法》 B.通过了《租借法》 C.与英国共同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D.参与签署《联合国家宣言》(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21)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主要战胜国经过几个月的讨价还价,最后签订了对德和约。和约签订前,德国曾试图对该和约作有利于本国的修改,但遭拒绝,因此不得不 ①承认奥地利独立并不得与其合并 ②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③接受美英等国对其实行分区占领 ④支付协约国大量赔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2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答案:A 解析:二战爆发之际,苏联向西扩展疆域,企图建立保卫苏联利益的“东方战线”,这也是损人不利已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行为。考点定位:(旧人教)高二选修·世界近现代史(下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新课标)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4)“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各自保证对与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宣言中“野蛮和残暴的力量”指的是 A.德、日、苏 B.德、意、日 C.德、苏、奥 D.德、意、奥 二.非选择题(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47)(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培育,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准备利用它们暂时的战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趱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和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 《和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和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 (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37)(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撇开经济进步而单纯依靠军事力量换来的和平是短暂的,而且也是徒劳的。 ———保罗?肯尼迪《联合国过去与未来》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主张的认识。(10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31)(12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停战诏书》(1945年8月14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7分)

2014年的参考下吧。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2014-07-08 10:58:49)转载▼

2014年高考是我们河南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4年的试题相对2013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4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5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考点分布及其分值

1、中国古代史:58.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共28.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24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6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27题,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宋应星科技成果的特点,第(2)问,宋应星的科技成就未受重视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45题,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48题,对历史人物包拯“包青天”的评价(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43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中国近代史部分(39分,其中必修24分,选修15分): 28题,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29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30题,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1题,抗日战争·对我国60年代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抗日战争目录的修改(必修1政治史)12分;46题,对清末预备立宪的认识(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必修部分:4分):31题,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客观题和主观题28.5分,选修·选考题15分)

※ ①世界古代史(4分):32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

※ 世界近现代史(39.5分,必修24.5分,选修15分):33题,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必修1政治史)4分;34题,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5题,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的认识(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40题第(1)问,牛顿科技成就的特点,第(2)问,牛顿的科技成就受到广泛重视的社会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2.5分; 47题,关注二战后联合国关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署问题(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中国史部分:101.5分(必修56.5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3.5分,(必修28.5分,选修15分)。其中,政治史:92分(必修32分,选修60分),经济社会生活史:20分(必修2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33分(必修33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唐朝实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中对人性的认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清初对外贸易的状况、中国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鸦片战争后中印消费英国棉布、棉纱的差异、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18989年康梁发动举人废除八股取士而受到众举人的抵制的情况、近代中国传媒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的情况、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和特点、苏联工业化和新经济政策相关内容、欧洲一体化进程·对欧元问世的巨大作用、17世纪中国的传统科技与同时期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不同时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

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总体难度略有下降,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考题相对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稳的表

现有:(1)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来看,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

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2)从命题的形式看,试卷继续保持

“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

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12道选择题均为材料解析题,而且,在选项的设置

上比2013年更加科学规范;(3)从能力考查来看,试题仍然突出考查“四种能力”,即获取

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4)从考察的知

识点分布来看,侧重于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对外贸易、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中华民族反侵略求民主党潮流、近代东西方的科技、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确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等,这些均为教材中的主干知识,不偏不怪;另外,三大板块(即必修部分的政治史、经济史和科技文化史)分布与去年相比大体稳定;从中外历史的角度看,仍然是中国历史比重较大;(5)对现实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适度地给与关注,如35题对欧洲一体化的考查,实际上关注当今的中欧关系,41题考查抗日战争,实际上是关注当今的中日关系;(6)2014年选择项的设置继续保持2013年的模糊性的特点,12道选择题中第24、25、28、32、34题都是“反映”类试题,第27、29、30、35题都是“表明”“表现”类试题,而“反映”“表明”“表现”“说明”类试题要求回答的是现象、原因、特征,还是本质、影响、意义,只有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这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相对作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在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创新,其其调整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变成了信息说明题(称为“比较说明题”),即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试题的41题在承接2013年变化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和创新,变成了“修改说明题”,该题给出了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是今年试题的一大创新和亮点,该题在选材上别具匠心,既突出了时政,又突出了历史的教育功能。

其次,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整体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的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难度大幅度增加,尤其是非选择题难度增加幅度相当大,导致学生的40题和41题的得分大幅度降低,也导致了2013年文综的总体得分创了历史新低。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总体设计上,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2014年选择题选项的设置在字数、语言上更加完备、科学和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文字阅读量;(2)2014年的40题,在材料的选取上和问题的设置上,均没有超出高中学生的认识范围,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相对而言还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另外,试题的答案与材料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密切的,只要学生静下心来,认真阅读材料,还是可以作答的;(3)2014年的41题在虽然由2013年的“比较说明题”变成了“修改说明题”,但是这仍然是说明题开放型试题,另外,经历了去年的变化,在2014年的复习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2014年试题的变化做了一定的心理准备,因此学生不会像2013年那样面对41题而茫然无措。

第三,2014年40题的设计除了上面提到的难度降低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就是,今年的40题没有关注现实中的热点问题。2011、2012和2013年的40题均或明或暗的关注了热点问题,如2011年40题考的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标准,实际上关注的是2011年公务员考试的热潮和当时中国进行的大部制改革;2012年考查的是交通信号灯的变迁与工业革命及科技的进步,实际上关注的是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尤其是一些大城市;2013年考查的是对海洋的利用问题,实际上关注的是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而今年的40题考查的是17世纪东方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比较,这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热点可以说关系不密切吧。

第四,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克服和避免了2013年试题设计的一些不足和缺陷。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有两大缺陷和不足:一是2013年选择题的第34题考查了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违背了课改的精神,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二是试题的设置和考查的内容有重复的嫌疑,选做题的第45题考查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6题考查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这两个题目均涉及到维新派和维新变法运动,虽然考查的角度和内容不同,但总感觉考查的知识点有些重复;还有29题和46题均涉及和考查了洋务运动。今年的试题设计避免了以上问题的出现,这是今年试题的一个进步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相对2012年和2013年的试题而言有较大幅度上升,而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比重略有降低。2012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39分、58分、48分,2013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45分、55分、45分,2014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分值分别为58.5、43、43.5。我认为这不具有规律性,仅仅是出于命题的需要而出现的巧合和偶然的现象。还有今年文言文的阅读材料明显减少,我认为可能是命题者出于降低历史试题难度的考虑吧。

第五,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意外改革的轨道上。新课标文综试卷的45题,即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试题,2010、2011、2012年考查的均是教材之外的改革,2010年考查的是刘晏推行的榷盐法,2011年考的是清朝在蒙古地区实行的盟旗制度,2012年考查的是王莽改制,而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卷I文综历史部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考查内容涉及了人教版选修一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考查的是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但是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的45题又回到了考查教材之外改革的轨道上,2014年的45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改革,这是现行选修教材之外的改革。这也算是今年试题的一个变化吧。

总之,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命制是非常成功的,仔细研究这套试题,对我们2015年的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2015年高考的复习备考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高考题每道题都在考查学生的能力。体现了《考试说明》中考核能

力要求的四个基本能力即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

问题的能力。这四种能力的考核,是历史学科考核的主要目标,意在注重考查考生对基本历

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

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能力的考核是高考的核心并贯穿始终。基于此,

在下面的复习备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课标要求、考纲内容,这样,才能在教学和复习备考中做到有的放矢,才有针对性。

第二,抓好第一轮复习,不求速度,要求质量,夯实基础。具体要做到以下几方面:(1)抓好主干知识以及主干知识中的细节知识点,基本史实、基本概念必须要弄清楚,理解透彻,对于历史事件必须有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认识;(2)要构建清晰的知识网络,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每个专题都有自己的知识脉络和知识结构,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是相通而不是割裂的,要掌握其中的内在联系;(3)要注意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和同时期东西方历史的比较,今年的40题就是东方的传统科技与西方的近代科技的比较。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切忌以题海战术代替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

第三,要精选试题,规范训练。一是试卷要标准化,训练试卷要跟高考模式保持一致,使试题有示范性,采用12+2+选做题模式;二是能力要求高考化,即试题难度、能力要求要与高考试题相当,总之,要练速度、练准确、练感觉、练规范、练能力。

第四 在加强选择题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对非选择题进行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提高学生解答非选择题的能力(包含审题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能力等)。材料的选取必须多样化,既要有文字标题解析题,还要有表格数字资料、文物遗迹资料、地图人物资料等,让学生从各种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引导学生一定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多角度,全方位的论述,以充分的史实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加强结合材料分析史实的能力。

第五 要和语文老师适当地结合,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理解的能力。近几年的历史试题均采用“三新”模式,即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以新史料统领试题,最大限度的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比较分析的能力,而且在文综试卷的政治、历史和地理三科中,历史试题的文字最长,阅读量最大,而且材料的阅读理解的难度也最大,而高考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因此就要求学生必须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并提取所提供材料的信息。而现实是,无论是在平时还是在高考中,许多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材料,并获取有效信息,从而导致历史学科失分率相当地高。基于这种状况,有必要常态地、长期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快速阅读理解的训练。

第六,作为历史教师,尤其是作为高三的历史教师,要读书,要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开阔眼界,不断充实自己。具体途径和方法:一网上搜索资料,从网上看一些历史资料;二看历史专著,如被誉为“当代资治通鉴”的美国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北师大刘宗绪教授编写的《世界近代现代史三十讲》、白寿彝的《中国通史》、吕思勉的《中国通史》等;三是订阅一些历史方面的杂志,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

第七,无论老师或者学生都要关注时事热点、周年大事等重要问题,要关心国内外重大事情,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一是现实的热点问题,如十八大的召开、民生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乌克兰问题、中东的政局问题、巴西的世界杯足球赛等,二是重大周年纪念问题,2015年高考备考要关注有关05或15年的事件,也要关注次周年纪念的事件,如04或14、06或16年的事件等。

第八,要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复习备考工作。一是要加强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集合大家的智慧,这样才能把高考的复习备考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扎实。二是加强综合科相关教师之间的合作,要设置一个得力的综合科备课组组长,协调好综合科学科之间的合作。

以上是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希望不吝赐教!!!

文章标签: # 历史 # 材料 # 文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