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

2016高考大同状元_2019年大同高考状元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山西省高考状元马晓光:最奢侈的事是吃豆腐2.大同铁一中的教学业绩稳步提高3.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你赞同吗?4.山西历年高考状元5.大同机车厂中学的成就山西大同四大家族分别是:1、代州冯家。代州冯氏始于冯盛,代冯家族如今已经繁衍至26代,仅在繁峙、代县就有后代七八千人。但代冯已经是个大家族,而且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贤哲多有,成为清代全国无可与之并列的第一高

1.山西省高考状元马晓光:最奢侈的事是吃豆腐

2.大同铁一中的教学业绩稳步提高

3.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你赞同吗?

4.山西历年高考状元

5.大同机车厂中学的成就

2016高考大同状元_2019年大同高考状元

山西大同四大家族分别是:

1、代州冯家。

代州冯氏始于冯盛,代冯家族如今已经繁衍至26代,仅在繁峙、代县就有后代七八千人。但代冯已经是个大家族,而且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贤哲多有,成为清代全国无可与之并列的第一高门望族。

2、灵石何家。

山西灵石两渡何家是清代延誉百年的科举世族。清中叶以后,灵石何氏科第繁盛,代有闻人。在何氏家族不断的发展中,先祖们渐渐注意到经济基础和重视文教对于家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

3、洪洞董家。

山西洪洞县杜戍村,一个注定知名并留史的村庄。自明清以来五百年的名门望族,书礼传代,簪缨世家——杜戍村永乐堡董氏家族,占尽了地灵人杰。董氏自明中叶居洪洞,书礼传代。

它们浸透着传统文化的大美大境界,浸透着中国传统文化人的赤子情怀——而这,也是董氏家族留给后人更为珍贵的馈赠。

4、寿阳祁家。

清代中后期,山西寿阳祁氏是享有盛名的望族,与常熟翁家齐名,时称“南翁北祁”。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翁心存、翁同 ;后者为祁韵士、祁藻、祁世长。与翁家相比,祁氏虽无“状元门第”之荣,却亦有“帝师”之誉,且三世之中,代有翰林。

山西省高考状元马晓光:最奢侈的事是吃豆腐

2016江苏高考状元

江苏省理科最高分,来自如东中学的李云飞,总分445分

江苏省文科最高分,来自姜堰中学的魏思伦,总分427分

-----------------

2017年江苏高考状元:

文科:李天宇(428分-满分480分)淮阴中学

理科:潘慰慈(443分-满分480分)姜堰中学

---------------------

2015江苏高考文理科状元

南通中学高三(11)班袁清晗同学以418分成为江苏文科状元。

江苏省理科状元姜堰中学高三(8)班的蒋婧煜

------------------

2014江苏高考文理科状元

理科最高分被无锡天一中学吴呈杰

文科最高分花落海安中学吉淳

------------------

1977届,理科状元,潘毅.

童星

1977届,文科状元,童星,毕业于南京一中.就读南京大学哲学

1978届,理科状元,萧柏春毕业于南京一中.就读南京大学数学系

1982届,文科状元,吕平波,就读复旦大学新闻系

1984届,文科状元,王溯舸,毕业于省海安高级中学就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

1990届,文科状元,叶蕾,就读南京大学中文系,《凤凰生活》杂志执行主编

1994届,文科状元,王劲松,毕业于海安高级中学,就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中国国情研究会某处处长

1995届,理科状元,黄昕,毕业于南通第一中学,就读北京协和医学院本硕连读

1995年届,文科状元,俞萌,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北京大学

1996届,文科状元,胡琦玮,毕业于南通第一中学,就读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中国银行总行工作

1997年届,文科状元,陆熠欣,毕业于南通中学

1997届,理科状元,赵霖莹,毕业于常州高级中学

1998届,文科状元,沈小春,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

1999届,文科状元,季晓莉,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2000届,文科状元,沈沉,毕业于如皋市第一中学(如城一中),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

2001届,文科状元,陈天一,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律系,后留学美国

2001届,理科状元,蔡学飞,毕业于常熟高级中学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

2003届,理科状元,洪浩,毕业于苏州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

2004届,理科状元,钱亮,毕业于姜堰中学

2005届,文科状元,阙建容,毕业于句容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

2005届,文科状元,林叶,毕业于南师附中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北大社会学博士实验班

2005届,理科状元,朱海一,毕业于苏州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数学物理基础科学班

2006届,理科状元,黄梦娜,毕业于天一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生物系

2007届,文科状元,叶枝,毕业于金陵中学

2007届,理科状元,汪天一,毕业于曲塘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2008届,文科状元,杨清嘉,毕业于常熟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8届,理科状元,祈明怡,毕业于盐城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2赴牛津大学深造

2009届,文科状元,潘怡婧,毕业于苏州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09届,理科状元,吴敌毕业于张家港梁丰高级中学

2010届,文科状元,姜曾明,毕业于姜堰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

2010届,理科状元,毛仕卓,毕业于南通中学就读于中国科技大学

2011届,文科状元,孙曦,毕业于宜兴中学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

2011届,理科状元,刘诗雨,毕业于如东高级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专业

2012届,文科状元,许琪,毕业于南师附中就读于香港大学

2012届,文科状元,顾心怡,毕业于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就读于北京大学

2012届,文科状元,高珏,毕业于溧阳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政治经济哲学系

2012届,理科状元,华天韵,毕业于锡山高级中学就读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2013届,文科状元,龚恬,毕业于前黄中学就读于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国际班

2013届,理科状元,黄佳琰,毕业于常州中学读于北京大学法语专业

大同铁一中的教学业绩稳步提高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清晨。

长发、烫头、蛤蟆镜、白衬衫、喇叭裤……当一些新鲜的玩意开始满大街充斥时,在中学的教室里,80年代的高中生正埋着头静静地用功。

80年代是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起点。80代的人是幸运的,同时又是矛盾的。在当时,中专尚有足够的实力与大学碰撞,对于这些中学生而言,选择考取大学,就意味着放弃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本城市户口……而高考在即,他们己自断后路,别无选择。

这个时候,没有人知道什么叫“高考移民”,也从没有人会将“暗箱操作”这个词与高考联系在一起。80年代的考生们只知道,高考是非常重要的考试,没有扩招,录取率很低,基本没有高收费的民办高校,千万考生的眼睛都盯着全国有限的大学资源和有限的学习名额,用“千军万马齐挤独木桥”来形容80年代的高考考生,丝毫不过分。大学是所有的希望所系,考上大学,对他们的人生而言,就成功了一半。

尤其是对于来自贫困农村的考生,高考的成败更是意味着天壤之别的命运开端:考上大学,意味着跳出农门,获得城市户口和“干部”身份;如果失败,那就回到农村继续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有人这样形容当时考生的命运突变。所以,那时的农村考生只要有一点点条件,都会拼尽全力去挤高考这道独木桥。能上大学是一件光耀门庭的事。哪家的孩子如果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都要敲锣打鼓、放鞭炮、摆酒席。按当时的说法,这就叫“鲤鱼跳龙门”。

马晓光正是在这个时候从高考中脱颖而出的。

1980年,马晓光以总分455分的成绩成为当年山西省高考文科状元,同年进入北京大学,就读于中文系。

在高中老师陈敏西眼里,马晓光是一个“有意思的小精巴豆儿”。爱玩和聪明是马晓光留给她最深的印象。

“那孩子太有意思了,用现在的话说,那孩子功课一把罩,运动人缘也是一把罩。”陈敏西老师说。

马晓光是一个很有主见,计划性很强,而且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的学生。他在学校里一直担任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虽个儿不高,但领导能力强,学习好,聪明,乐于帮助人,和同学们相处也非常好。马晓光爱打篮球,而且是每天都要玩,在临高考前也是一样。当时在三中篮球场上,每天上完自习从不间断地打一两个小时的篮球,而且从不晚睡的只有马晓光一个人,他一直都没有因为高考而打乱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计划。

在母亲眼里,苦难是马晓光成长的一笔财富。

1970年,马晓光父母双双下放到山西省永济农村,当时两个孩子也跟随他们同时来到农村。当时马晓光还不足十岁,要跟随父母进行劳动,还要在父母劳动时照顾弟弟,同时要在艰苦的环境中学习。这段经历使他性格中多了一份坚强,在后来的生活中更能不畏苦难。

“当时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太好,贵重的家具就是缝纫机。这个机子一是用来给孩子们改做衣服,另外就用来给他们做学习的书桌。”马晓光的母亲说。苦难反而让马晓光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没钱买很多的学习资料,他就利用晚上的时间抄写需要的学习资料。1980年临高考前,家境比较好的邻居知道他家里有孩子要高考,特意送过来几斤豆腐,而这也成了马晓光考前最奢侈的营养大餐。

同时,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从某种程度上大大影响了马晓光的人生。

马晓光家算是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视台的编辑,母亲是 *** 小学的教师,家庭学习氛围一直比较浓厚,环境开明民主。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他首先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父母的言行和表率作用影响非常大。马晓光从小就看着自己的父亲、母亲每天忙于案头的学习和编辑工作,而且他一直都接受父母对于自己在学习方面的期望,所以他学习十分扎实和自觉。

马晓光有时候也犯错,但是父母只对他讲道理,从不打骂孩子,而且绝对不会在一个错误上一直对其进行说教和唠叨,不引发他的反感,这样做反而使他对犯过的错误记忆深刻,接受过批评后就不会再犯。

“我记得很清楚,我儿子的高考志愿三个栏里全写着北大。他对自己很自信,认为一定能考上北大,我们对他的意愿表示尊重。”马晓光的母亲说,后来得知儿子是全省高考文科状元,家里虽然高兴,但却极力让马晓光淡化自己的状元称号,不想他因此骄傲而不思进取。而显然在后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马晓光也做到了这一点。

1984年,马晓光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甭说是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即便就是一个中专毕业生都可以被称作高学历了。但马晓光没有满足于本科学历,而选择了继续深造。1987年,他拿到了文学硕士学位,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马晓光和他的爱人都是中国人民大学老师。客观地说,选择教书其实就是马晓光的初衷,因为他很愿意做一门学问。但是5年后,他却成为新成立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一名工作人员。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首都北京,想调换工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马晓光还是逮住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用人的机会。没有任何人引见,也没有任何关系可用,他拿着自己的简历就去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他回忆说:“非常简单,也没有考试,我和对方互相交谈了一番就被正式录用了。”

在进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之前,马晓光已经是中国人民大学的讲师,取得了中级职称。但是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后,他需要从主任科员干起。

“我觉得这一切都无所谓。只要你埋头苦干,再有一方面专长,还是能够脱颖而出的。”对于这一点,马晓光是这样理解的。

话是这样说的,马晓光也是这样落实的。他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工作期间,有关大陆与台湾方面进行的大大小小的会谈,每一次都能见到他那忙碌的身影:写材料、参加会谈、头天晚上开会研究次日的会谈事宜、请示后方……哪一样都少不了他。其中备受瞩目的1993年的汪辜新加坡会谈、1998年辜振甫访问北京和上海、宋楚瑜访问大陆等重大事件,他都是主要参与者之一。

2005年1月3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因晚期癌症不治在台北病逝,其追悼会定于同年2月2日在台北举行。

由于身体原因,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无法亲自前往辜振甫灵前祭奠。为此,汪道涵决定派三人作为其个人代表赴台吊唁辜振甫。最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秘书长李亚飞、研究部主任马晓光等三人,作为他的个人代表赴台吊唁辜振甫。

“踏踏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在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工作至今,马晓光非常注意这个做人准则,没有和任何同事红过脸。现在,他已经是国台办综合局副局长、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秘书长,正厅级级别。

奢侈

60个高考状元背后的真相:苟且的父母,养不出孩子的诗和远方,你赞同吗?

铁一中从创办以来,在教职工中一直坚持铁的工作纪律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一直保持着勇于开拓,不断创新的进取精神。正是这种作风和精神保证了铁中四十多年来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1963年6月,首批高中生毕业,就有共计24名学生被高等学府录取。特别是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铁一中历年来被高校录取的学生逐年增加,在大同市市极重点中学中名列前茅。从1979年至2000年铁一中共计有7000余名初中生和5122名高中生毕业,其中有1800多名高中毕业生被高等学校录取。从1998年至2000年,铁一中高考达线率和录取率已连续稳居包括两所省重点在内的大同市城区中学第三名。2011、2012年高考铁一中取得市内前几的好名次.2012年铁一中中考取得全市第一名,其中达一中统招线49人,许同学以673分夺得全市中考状元,此外还有3名同学位居全市前五名。该校已连续九年中考成绩稳居全市前三名。2013年高考铁一中550名参考考生中又有189名同学达线(当年铁一中中考录取线仅为580)。2013年在大同二中实验班提前录取中又有多名学生被录取。2013年中考中达一中统招线(650分)以上人数28人,达线率位居全市第二,不含扩招共达线52人,再创历史新高(参考人数470)。2013年中考体育测试,全年级45人取得满分,满分率全市罕见,全年级均分位居全市第二。近年来,该校成绩优异的学生相继被山大附中、太原五中、省实验中学保送或录取,就读后,这些同学成绩位居全省前列,学校也得到了以上学校的一致好评。

山西历年高考状元

01.

每一年高考成绩出来,都是大家最关心的事情了。

曾经看到一个视频,江西省文科第一名是一个叫做刘梦的女孩子。在高考中,她考出了674的好成绩,超过一本线106分。

在采访中,刘梦表示,当听到自己获得江西省文科最高分的消息时,还有一瞬间的懵。

虽然预估到自己成绩不错,但这个成绩,应该是超过了她的预想。

在考试结束后,她整理自己的试卷,堆起来的试卷竟然达到了一人高!

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寒窗苦读的故事,结果一个小细节却告诉我们,她能够有今天的成绩,和妈妈的帮助息息相关。

每次女儿考试出现的错题,刘梦的妈妈就会收集起来,然后分类贴好,这并不是简单的工序。每天刘妈妈花在整理错题上的时间,都有好几个小时。

能够知道错题是什么类型,还能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想必刘妈妈本身的知识水平也不低。

以至于了解她的朋友都这样说:你自己都可以参加高考了,你女儿考清华,你可以考北大!

刘妈妈此举,不但为女儿的复习和归纳总结节省了很多时间,在无形中也给女儿树立了一个榜样。

她通过言传身教,让女儿知道,自己一直在陪着她成长,她不是只要求女儿努力,而是和孩子一起进步。

这样以身作则的父母,一般都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

我见过很多家长,自己成天沉浸在牌桌上,却在孩子放学后就要求孩子马上写作业、上兴趣班;自己每天拿着手机逛淘宝,刷微博,却要求孩子不准玩电脑,不要沉迷网络游戏;自己下班之后只想躺在床上休息,却要求孩子周末也要坚持复习功课。

自己都坚持不了的事情,却苛责孩子一定要完成,这样的教育是最没有说服力的。

02.

安徽省理科状元董吉洋,很多人以为她是书呆子,靠刻苦攻读才得来如今的成绩。

但她不仅曾经获得了中国奥数竞赛金牌、小提琴专业八级,并且是国际象棋国家二级运动员,而且还是一名运动健将,在网球、羽毛球、长跑等各类比赛中斩获名次。

她因此被称为“全能学霸”。

而这一切,离不开她父母的栽培。

董吉洋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爸爸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妈妈是工程师。

自小就很注重对她的兴趣培养,学业上也从不给她过重的负担,反而在言行举止上,用身体力行做到了教育孩子。

董吉洋说:“偶尔我也会厌学,不想看书,爸妈注意到了,也不说什么,就把电视关掉,坐下来看书,看到他们在看书,我也就不好意思不看书了。”

不是口头教育,不是光说不练,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曾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有人去朋友家做客,发现朋友家很不一样,在客厅、书房、卧室都放满了书,而家里的墙上,则贴满了女儿的奖状,荣誉证书和奖杯也有很多。

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他们家的女儿言行举止彬彬有礼,谈吐不俗。

他十分羡慕,向朋友取经。

朋友笑笑说:我们还真没有什么特殊的方法,我和我爱人都很爱看书。每天吃完饭,我们带着女儿去散步一小时,回来也不看电视,大家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书坐在一起看。

有时候看到书里有意思的地方,还会和家人一起分享。女儿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也跟我们一样十分爱看书。

对她来说,读书就是和吃饭呼吸一样,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看完不得不感慨,父母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所做的一切,皆是父母影子的投射。

孩子爱看书,父母大部分也是如此;孩子满腹戾气,父母必定终日怨天尤人。

孩子就是父母最好的镜子。

03.

之前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他们调查了60余位高考状元及其家庭,发现这些家庭里,一些惊人的相似之处。

北京理科状元施沁汝的妈妈说,女儿小时候就总喜欢问为什么,他们每次都是耐心回答,就算不知道,也不会简单粗暴地打断或者不理会,而是和女儿一起查资料。

女儿在耳濡目染之间,感受到了父母对知识的尊重。

广东状元张恒说爸爸是个比他还爱学习的人。考中级绘图员的时候,即使爸爸是培训班里年纪最大的学员,即使患上严重的颈椎病,他也没有放弃。

爸爸的行动就是他最好的榜样,深刻展示了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

而还有一个颇为现实的现象,绝大部分高考状元来自于城镇。只有很少部分来自农村。

澎湃新闻在2017年也对全国31个省份的60余名高考状元进行过一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状元是城镇户口,只有15%的是农村户口。

一个出身于地地道道农民家庭的高考状元陈星表示,“贵门”的孩子确实比普通家庭的孩子机会多。

“家庭背景好,父母学历高,孩子从小能够接受质量较高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在社会交往和兴趣特长方面,这也是我和这些同学的差距。”

知乎上一个叫Umika Chan的清华学生,说他刚入清华的第一节课,老师让他们填了一张问卷。

上面有两个问题是:“你父母亲的职业?”和“你上大学以前到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后来老师公布了调查问卷的结果,他说他每年都会在清华做这个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大同小异。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上清华的学生,绝大部分父母都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他们能给孩子带来最好的教育资源。

那个老师对他们说:在座的各位能考上清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你们的父母。

你的家庭背景决定了你能接触到资源的多少,决定了你的学习环境,决定了你上的小学、初中、高中,也决定了你的眼界和见识。

你能来到清华,不仅仅是因为你努力,更是因为你有了上述这些东西。

刘强东讲过,自己曾给人民大学捐了1000多万,用来帮助那些经济有困难的寒门学子,可是一两年之后,就连申请的人都很少。

人大负责人解释说,现在能够上人大的,大部分孩子家境都不错,不需要这笔助学金,而来自农村家庭的孩子,连30%都不到。

到这里,我们大概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父母文化素质高,并且有充分的时间陪伴子女,是孩子成功的重要基石。

而父母具备稳定的物质条件和资源,在能力范围内能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这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障。

04.

很多人说真正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财力和资源,当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父母能给孩子好的外部环境,意味着孩子眼界能够更开阔,更有机会接触优秀的教育资源。

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教育,拼的其实是父母的见识、观念和学习习惯。

在对2007-2016年高考状元父母职业统计中,父母为教师的占比最高,其次是公务员和工程师。而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父母。

教师是最有钱的吗?不是。但父母为教师意味着他们有一套教育孩子的理念,平时在家看书、备课,耳濡目染之间,孩子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思贝尔斯说过: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我们总说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好,自己家的孩子怎么不争气,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别人家的父母?

你带着孩子玩王者荣耀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背唐诗宋词,你带着孩子吃各种垃圾食品的时候,对方父母带着孩子学习怎么做手工面包,你家里到处是扑克牌和零食,而对方家里随处可见的是书籍……

并不是你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而是作为父母的,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

为人父母的,不应该是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着孩子向前,而应该在任何时候,都跑在孩子前面或者陪同着孩子一起进步。

每个孩子都要长成独当一面的大人,只愿在他人生中最需要引导的那一段时间里,父母始终秉持着烛光,用自己的行动为他引路。

如果你自己只有眼前的苟且,又怎么期盼孩子有诗和远方?

大同机车厂中学的成就

陈胜胜

1999年山西文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32分

考取院校:北京大学

现状:北京律师事务所工作

1999年7月31日下午,在中央电视台《第二起跑线》600平方米的演播大厅里,当主持人贺斌将山西省文、理科状元的获得者介绍给台下观众,并请他们畅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名文科状元就是康杰中学的陈胜胜,理科状元则是康杰中学的另一名学生董力庚。

陈胜胜1981年出生,山西省芮城县人。1995年6月,他从芮城县南曹初中毕业,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他曾荣获信息学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二等奖及“校三好学生”称号。

提起在康杰中学就读时的陈胜胜,他的班主任老师秦光明用两个字作了精辟的概括:聪明。秦老师说,陈胜胜的接受能力特别强,脑袋瓜特别好使,还非常善于独立思考。在课堂上,陈胜胜并不多提问题,主要是他对于所学的内容基本都能理解。

每次上自习课,他并不是从头到尾一直往下看,而是看一会书便放下书本,思考一阵后,才接着往下看。

秦老师说,陈胜胜家庭条件比较差,当时他考上康中后,学校为他免除了所有学费。他性格比较内向,一直坐在教室后面的角落里,但从不请求老师给他调换座位。

“胜胜考上大学后,我在北京见过他一次,这时的胜胜已经非常健谈了,与高中时简直判若两人。”秦老师说,“胜胜毕业后成了京城的一名律师。”

陈胜胜说,1999年考入北大后,他一直在该校法学院攻读法学,2003年毕业后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律师。去年通过律师资格统考,获得了法律执业资格证书。目前,他主要从事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代理。

提起律师工作,陈胜胜明显感到了工作的忙碌和压力。但他说,自己学的就是法学专业,因此短期内不会改行。

陈胜胜称,由于在北京还没有买下房子,住所不稳定,他至今没有谈女朋友。他说:“我年龄还不大,个人问题等事业有成后再考虑。”

清华读博钻研科技

董力庚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

毕业中学:康杰中学

高考成绩:682分

考取院校:清华大学

现状:清华大学直读博士

1999年山西理科状元董力庚也来自康杰中学。1996年7月,董力毕业于河津市新城初中,同年9月考入康杰中学。在校期间,曾获获全国奥林匹克联赛(山西赛区)数学竞赛一等奖、化学竞赛一等奖。

翻开康杰中学校史,在大事记(1999年)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参加高考者1049人,被录取者784人,占考生的74.7%,其中董力庚和陈胜胜,分别以682分和632分的成绩,获山西省文、理两科状元,同年,有14名毕业生入党。这14名入党的毕业生中,董力庚就是其中的一个。

“董力庚的组织能力特别强,从不甘落人之后。”董力庚昔日的班主任老师郭树立对自己的学生作了这样的评价。郭老师说,董力庚天资聪颖自不必说,最主要的是他组织能力强,把自己要干的事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每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哪一段时间要干什么、该干什么,他提前就做好了计划。

郭老师说,董力庚在学习方面有一种“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精神。董力庚在班里担任班长,同学们有什么事都找他解决,他也很乐意替他们想办法、出主意。刚上高三时的董力庚英语学得不太好,但几个月后,他的英语突然大有进步,在期中考试中还获得了高分。“我当时向他询问学英语的心得和方法,他说:‘我是班长,同学们平时在学习上碰到难题常来问我,我怕失面子,就刻苦钻研,慢慢就学得很好了。’”

经多方打听,董力庚正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董力庚说,目前,他正跟随导师负责研究“国家863计划”中的一个项目即智能视频处理技术。这项技术是国家十大科技攻关项目之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成功后可使人们的生活更趋现代化。

董力庚在大学期间曾担任过本年级的党支部书记等职。现在由于学习和研究工作都比较忙,董力庚很少兼职,但目前还担任着学校信息技术协会的副会长,其工作主要就是经常和学信息技术的同学们就该领域相关的事宜进行沟通和交流。

谈起毕业后的打算,董力庚用轻松的口气告诉记者:“我将来有可能出国读博士后,也有可能在国内某家研究院参加工作,具体干什么,等毕业后根据具体情况再定。”

连续三年应届生本科达线率、高考录取率分别保持在23.5%和68%以上,列市普通高中首位,其中,董慧同学以642分的优异成绩获大同市文科状元。截止2004年我校共为各级各类高校输送优秀人才4895名。

文章标签: # 孩子 # 毕业 # 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