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高考立意训练

tamoadmin 2024-09-17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作文:立意解析及范文972.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3.如何做好语文复习工作4.高分作文必备的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5.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立意问题高考作文:立意解析及范文97原题呈现 9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印度理工学院校长门前站着200名大学生,他们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

1.高考作文:立意解析及范文97

2.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3.如何做好语文复习工作

4.高分作文必备的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5.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立意问题

高考作文:立意解析及范文97

高考作文立意训练-高考立意训练

原题呈现

9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印度理工学院校长门前站着200名大学生,他们手里拎着水桶,愤怒地抱怨着。学校的供水一直有问题,这次学生失去了耐性,他们情绪激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校长冷静地质问学生:“你们是印度理工的学生吗?印度理工,就是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要仅仅抱怨。明天一早,你们带着解决方案来见我,我们一起解决它。”学生散去了,第二天一早,学生们带来了三四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作文写作能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对材料的分析、整合,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故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属于自命题作文。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题材料是一则叙述性的文字。材料主要涉及两个角度,一个是印度理工学生角度,一个是印度理工校长的。事件的起因是学校供水出现问题。学生便聚集了200多人,拿着水桶来到校长门前,愤怒地抱怨,要求校长立即解决。而校长面对情绪激动的学生只是冷静福人质问学生是不是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印度理工的学生不能在问题出现后只是抱怨,而是要学会解决问题。并要求学生第二天带着解决方案来见自己,大家一起解决供水问题。第二天,学生带着三四个不同的解决方案。

所以作文立意也可以从学生和校长两个角度进行立意,从学生角度看:

抱怨与行动;抱怨、责任与担当;抱怨别人与苛求自己;学习知识与解决问题。

从校长角度看:

冷静智慧处理问题;谈教育的理念与方法;如何培养人;教育与责任;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知与行;让学生去做,实践更重要;解决问题与创新理念。

方法点睛

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阅读的意义。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范文选读 知与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众所周“知”,人生长路终其目标,于此路“行”必而求索。

在追逐人生理想的大道上,人人都有想到达的目标彼岸,但是有的人只是匆匆知晓,却没有去为它实行。远观古人,在战火连连的战国时期,军事斗争尤为激烈,运筹帷幄的战略决定国家的生存亡。韬略者赵括,满腹经纶自认为很会打仗,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这样的纸上谈兵空谈不能成为现实,借口是不为,代价却是国败身,如此知而不实行只想却不为可谓智矣?

知与行,是知而实行的。知是前提,行是关键。只知不行必无果。近看现代,在如今物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竞争激烈而人的自律自觉也很难控制。就个人说,作为学生的我时常不能自控,做到知且行。每每考前,无疑都要临时抱抱佛脚,考前的温书假自是最后突击的关键,我必会为之规划完美。细到几时几分何为。这是自知之明,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每到实施之时,总有意外,要么睡迟,要么忙事,或是忍不住诱惑,看看电视玩玩其他,总为时间找借口,还早还早,待会再复习;就这样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待到时光消逝,一切晚矣。想想,这不也是众多人的通病吗?不想做,却老为自身行为找借口,知其利害却不行动实干,如何收获硕果呢?

故行之关键尤为重要,知只是基础。一个被咬的苹果,却是乔布斯的传奇。2011年,乔布斯第三次称病告假,众人皆以为他不会再出席,这病是一个“借口”吗?答案否定,因为乔布斯没有令人失望,他带着创意造就的新产品,再次登上发布会,带病出席演讲,赢得众人鼓掌称好。正是乔布斯对灵感的知晓而不错过创新的实践,为着人类的生活便利而创新苹果去行动找方法才一次又一次地造就了乔布斯的传奇,使苹果名响全球。知且行使乔布斯获得成功更造福了人类,而行之切见证了“知”,可见“行”如此重要。

知与行,是一对双生子。既要知,更需行。知奠定行的基石,行见证知的硕果。知而不行,一味借口,只有空得理想的泡沫而无以至彼岸的殿堂;知而且行,为之求法思索,只要想做敢为,天堂为你架起彩虹桥,必当步上青天。

长按赞赏码,感谢诸位的鼓励支持!

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附优秀范文)

每年高考如约而至,每年话题总离不开高考作文题。也许,我们早已远离高考战场,但我们总是愿意设想,若是我们面对这样的高考作文题,我们该如何答。下面是我整理的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解析点评,供考生及家长参考。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解析及写作指导

2023年3月15日,在北京出席中国***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三、青海高考作文优秀范文

成就彼此,多彩绽放

说过:“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把自己融入集体,彼此成就,才能绽放出群体的光芒。由狭隘的利己走向崇高的利他,是我们新青年应追求的正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任何时代,人类的发展始终是合唱,不是独奏。正如魏源所言: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利己唯得小利,霖润他人方成大美。

人生在世,总会有一些私心,这些私心阻碍着我们去帮助别人。如果将这些私心换成博爱之心,以彼此成就的心态生活,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世界比想象的更美好。古有杜子美面容枯槁,失声痛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亦足。”诗圣尺笔兴波,描摹人间疾苦,祈愿“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反观隋炀帝贪图享乐,堕入利己的狭隘中,大好河山拱手让人。近有“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的鉴湖女侠秋瑾投身于革命,只求利他,叫数代人缅怀;今有万佐成夫妇的一元共享厨房,尽力雪中送炭,为多少病患氤氲出亲情的味道。行走于人世间,当我们始终带着成就他人之心,便也常成就了自己,更为整个社会增添了色彩。

利他精神是我们一脉相承的宝贵财富,人与人之间需要,国与国之间亦如此。

利他之行暖世界,成就人类命运共同体。

南朝《唱导文》有言:“一善染心,万劫不朽;百灯旷照,千里通明”。行善利他之举正是如此,它能够驱散阴霾、照亮人心,像千盏明灯高悬,照得万里夜空一片明朗。在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面前,人类的命运前所未有地紧密相联。我国作为和平崛起的东方雄狮,为构建一个开放、和平、美丽的新世界,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与友邦患难相助,为海外源源不断地提供疫苗、医护的支援,在危机中发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最强音。

独木难支而众擎易举,和衷共济方能共同繁荣,展现了“兼爱”的中国,让全球更加稳定安全。

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与他人相互相互依存。流星固然璀璨,但区区一颗只能成为他人眼眸中的一瞬,只有成雨而来才会星光闪耀,照亮夜空;一人独行,不如结伴同行,互相帮衬,成就彼此才能够共赢,多姿多彩地尽情绽放! 一.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一花独放不是春怎么写 附作文点评及解析 二.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表格 最新等级细则解读 三.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作文怎么写不跑题) 四.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跨越再跨越怎么写(附满分范文和审题立意方法) 五.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跨越再跨越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如何审题立意解读) 六.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什么意思怎么写(审题立意) 七.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热点话题预测(作文怎么写审题) 八.青海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细则2023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等级) 九.今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预测2023,附历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十.2023年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如何审题立意,附满分范文 十一.2022年青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怎么写,审题立意附解析 十二.青海高考作文题目2023解析,青海高考作文题目怎么写

如何做好语文复习工作

高三语文训练,应该从“点”到“面”。点指的是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面,即综合训练。训练的目的是从考试和练习中掌握命题规律,感悟答题思路,提升解题技巧。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一般说来,每一考点,有其相应的题型,也有对应的设题原则、方法和陷阱,当然也就暗含某些破题技巧。

(一)加强重点主要包括名句默写版块、语言表达版块、作文版块

第一、名句默写虽然在高考中所占分值不多,但这最基础的分数却绝不能丢。考纲中规定考查初中50篇、高中14篇,结合这64篇内容我们安排了三轮复习:第一轮印发64篇诗文原文,大家分工负责,排版校对,每周利用一个20分钟的早自习由科代表领着齐读、自读、背诵;第二轮由学生自己找出记得不牢、容易错的句子,默写后自批自改,加强重点:第三轮,诗词全篇默写,文章重点段落句子默写,通过这几轮的默写强化夯实基础,我们的目标是6分志在必得,当然普通班的很多孩子还不能达到这一高度,现在默写方面的问题是背得很熟,落实到笔头上有错字,还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第二、语言表达板块

每周利用一个20分钟的早自习做针对训练。试题由老师结合考纲及最新材料自组,从不同的类型、考点出题,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其中成语、病句、排序训练较多,新题型中主要加强病句修改、仿写题的训练,其他的也做非重点的复习,主要指导学生审清题干、巩固知识、总结方法,避免失误。

第三、加强作文训练。作文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应引起师生的高度重视。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是:在文体上,不限中求擅长;在内容上,自由中求最佳;在角度上,稳妥中求最准;在表达上,得体中求文采;在书写上,规范中求美观。学生目前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立意偏差、素材匮乏、语言平白,我们就结合着这些问题逐一解决:

1、作文中的审题立意训练。这是高考作文的第一道关卡,一旦出现偏差,就会直接影响作文的起评分数,不容忽视。我们每周利用一个早自习进行审题立意训练,由一名老师跟踪出题,根据学生完成情况不断加深难度,不断强化审题立意基本方法。今年高考大纲明确提出选准角度,因此加强这一训练一定会事半功倍。现在我们已经看到成效,初上高三时,一个早自习的时间,有很多同学还不能把立意写出来,而现在,同样是一个早自习的时间,学生们不仅能准确立意,而且还能列出文章的详细提纲,包括开头、结尾、中心句,以及所用事例的概述。

2、作文中的素材积累训练。明确了立意,只是搭起了作文的框架,要让一篇800字的文章血肉丰满,还需要注入鲜活的素材。基于此,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①向学生推荐一本名为《高考实用素材》的书籍,这本书是老师们跑遍书店精心挑选的,不仅有素材还根据不同话题归类,学生们如获至宝。②一模之后,这本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为里面的事例大多用的是叙述性语言。同学们在有米下锅之后,又有了讲究营养搭配的需要。于是我们在半月一次的大作文练习后,给学生印发级部的优秀作文,让同学们第一时间看到经过雕饰的素材,看到除了这本书之外的新鲜素材。③课内作文素材盘点训练。我们把教科书上的课文题目和文章内容简介印成学案下发给学生,让他们从身边最近的书籍汲取高考作文素材的营养。

3、作文亮点升格训练。二模之后,我们适时的进行作文亮点升格训练,就是在学生大作文训练后,分组对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进行修改和修饰,教师对其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力求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升格训练,让学生作文在原有基础上提高3—5分。收效显著。

(二)突破难点

主要是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

现代文主观性阅读题,经常失分较大,掌握技巧尤为重要。

其实每一篇阅读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小说的宗是主旨,实用类文本的宗是感情倾向)

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和散文,我们以小说复习为主,小说答题时最主要的是把握住主旨,其他的考察点形象、语言等都是围绕主旨而展开的,我们精选了几篇典型性的文章,集中细致讲解,将小说中关于人物、情节、环境的常见题型及答题规范语言、技巧印制成学案发给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拿到一篇小说,先理清情节,然后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概括小说主旨。实用类文本我们从四方面复习:传记、新闻、调查报告、访谈,我们以传记复习为主兼顾其他,通过几次模拟考试及平时测试,我们发现学生实用类文本常见的几个失分原因有:

① 不注意作者的情感、态度及价值取向;

② 答题区间不清,思考时条理不清;

③ 抛却文本,以个人体验为中心;

④ 作答没有层次感,思考不全面、不深入。

基于此,我们引导学生遵循实用类文本解题总原则:

即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一等答案:依据题干要求精选原文语句组织成答案

二等答案:直接照抄原文

三等答案: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话回答,完全脱离文本

对于如何应对8分的探究题,我们给学生规范了探究题的应对策略:

答题技巧之一:答题的第一句话亮出自己的观点。

答题技巧之二:一定要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证明。

高考现代文复习并不是盲目地做题,备考中我们把近年来阅读试题中所列的各个问题归纳出来,分类别有目的地进行专题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针对不同的问题在阅读文本中快速地找到指定信息,找到准确的答案,对于高三学生,尤其是处于冲刺阶段的考生,分类归纳、探求规律、专项训练的复习方法势必事半功倍。在做答现代文阅读的相关习题时,我们时常提示学生以下几点:

1、尽可能按照分值分点答题。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需要平时注意分析高考试题所给答案及其分值的分值特点。如果试题赋分只是1-2分,那么,作一点来回答即可;如果试题赋分是4分或4分以上,一般就要分点来回答。一般情况下是每点2分。(或3分)分点答题,各个要点是独立的,而不能写成包含关系,否则分点等同于不分。这样能够让评卷老师很清晰地了解你的答题思路,不会出现漏判现象。

2、按照分值,以先观点后分析的思路表述答案。

和上一点类似,如果试题赋分较高,就尽可能采用“先观点后分析”的答题方法。这样就能让老师很快把握住考生的观点。在评卷中,并不是写得多得分就越高,主要还是看答题是不是切中要点,因为高考阅卷采用的是抓点给分。这样答题,即使后面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前面的观点正确了,往往就能得到比较好的分数。

换言之,摆出了观点,就应该作简要分析,尤其回答分值较高的试题。但是如果只说观点,而没有分析,老师就会认为学生思维不够严密,认识能力有差距,也不会给很高的分数。

3、尽可能用原文的词句答题。

在回答问题时,如果原文有自已表达信息的相关语句,就尽可能用原文语句表达,即使有字数限制,也尽量用原文能够负载文章信息的术语概括,这是评卷赋分的关键依据。同时,也不必花费太长的时间来组织答案。即使要求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回答,也可以遵循以上原则。

4、要知道答题是否需要拓展。

不少学生搞不明白,在什么时候答题需要展开,在什么情况下不需拓展。一般情况下,根据试题赋分来判断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是分值比较高的试题。另外还要看试题属于哪种类型。

5、抛弃满分意识,强化高分意识。

现代文阅读试题很难得到满分,有的老师在训练指导时,总以获得满分为答题的出发点,希望答题尽善尽美,其实,这种观点失之偏颇。但是不追求满分并不是不追求高分。只要在自己的领域中占到优势,就会比别人高出一招。因此,答题规范就显得尤其重要。

应强化答案的到位,一般采用分点叙述,尽量引述原文,无须过多修饰,点到为止。答题时,找准答题点,看题目涉及的段落或区域,确定对应的语句,仔细分析每句话的意思,理清之间的关系,揣摩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语句,再进行分析组合,做出答案一般不成问题。

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的一块顽疾,会者无师可以自通,打满分高分轻而易举,不会者头绪全无,即使是题海战术也只能事倍功半。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没有对以往的复习经验照搬照抄,而是探索出治疗这一顽疾的新思路,那就是中西医结合。

一、中医关注根本

《考试大纲》要求古代诗歌鉴赏部分我们的复习总纲是:

1、诗歌内容分类 2、常见意象举例

3、语言风格举例 4、表达技巧举例

5、答题范式举例

结合考试大纲,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以下诗歌鉴赏复习战略:

1、专题突破。将复习分为诗歌题材类,常见意象类,答题范式类。

其中,诗歌题材可以分为羁旅思乡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闺怨诗、怀古诗等,诗歌题裁部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因为一般来说明确了诗歌的题材,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趋向也就水到渠成了,而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情感恰恰是诗歌鉴赏的命脉所在。所以这一部分我们费了很大心力,精选例题和训练题,严抓落实。为后面的几个专项复习奠定了基础。

2、学案辅助。常见意象的专题复习我们主要以学案的形式呈现。我们的学案也富有创意。基础部分按照花鸟鱼虫山月等分类总结,提高部分按照题材分类,比如送别诗常见意象,思乡诗常见意象等。这样既节省了有限的课时,又最大限度的让同学们掌握了意象的基本知识。

3、潜移默化。语言风格、表达技巧专题并没有遵循阶段复习的模式,而是在经过具体讲解后,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进行小结。因为有高一和高二的延续性训练,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学生们已经牢固掌握,所以重点放在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等表达技巧的突破上,以及对比、衬托等易混表达技巧的区分上。语言风格主要让学生们体会诗歌大家的语言风格,如李白的豪放恣肆,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这些内容本身就是重要考点,同时也可以作为分析其他诗歌的范例。

二、西医关注提高

1、规范答题范式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讲究答题范式,比如问你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可是答案绝对不会仅仅给你一个词语,这种题的答题范式,就是由什么样的意象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最后还要写出这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才是一个完整的答案。如果你紧紧答出一个表示意境的词语,可能只会得到一两分,而学生在复习初期往往就会落入这样的试题陷阱。明明是会的题,答题不规范而频频丢分。尤其在二模之后,我们更加注重答题范式的完善,绝对不在步骤上丢分。

2、及时查缺补漏

没有完美的复习,只有不断完善的复习。比如这次三模考试中的诗歌鉴赏,很多同学在作者感情的体会上出现了偏差,主要就是没有关注诗歌的结句,所以我们就适时的归纳一些诗歌结句体现作者感情的诗歌,比如《越中览古》《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近期还做到一篇关于早行的诗歌,题干是是个从哪些角度描写了“早”,学生们找不到突破口,想不出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其实答案给的是听觉角度、视觉角度、感觉角度,题并不难,学生们因为走进了最近训练的思维定式,所以无从下手。作为老师就需要及时查缺补漏,既要给学生答题的固定模式,又不要给他们俗套的思维定式。

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们还要注意两点,复习的延续性和合作的意识性。

复习的延续性,高三复习不是孤立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承接着高一和高二的基础性工作,像文言实词、虚词、成语、病句,包括字音、字形、标点等,我们从高一就开始练习,讲解,积累。

合作的意识性:所有教师做到精诚团结,艰难与共。做到六个统一。 ①统一资料。 ②统一教学安排; ③统一教学内容。 ④统一教学方法。 ⑤统一教学时间。 ⑥统一教学检测。要分工合作,轮流负责,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

高分作文必备的写作技巧: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9种方法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主旨领悟法

 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

 《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解析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关键把握法

 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解析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解析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寓意揭示法

 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

 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这件事使它很高兴。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了。

 [解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细节切入法

 把握材料中的有启发意义的细节。

 示例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解析]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

 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多向发散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解析]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舍次求主法

 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

 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眼明手快,一*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解析]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求同存异法

 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互补完善法

 组合性材料,若几则材料提出的观点本质都是积极的且没有冲突,在立意时可以将几则材料的观点结合起来。

 示例

 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解析]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

 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的立意问题

立意参考:

1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何必瞻前顾后,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如果缺乏当前的努力,一切都是空谈

2我想生活的时代(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

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4由于材料一重在谈选择地点,材料二重在谈选择时间,因此还可谈对选择的思考

5无论处在什么年代,天生我材必有用,是金子总会发光

6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7最佳立意: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文章标签: # 材料 # 学生 # 立意